第526章 哲学家与离开的计划
不管维尔多和哥穆愿不愿意相信,死后小镇的生活仍要继续。
这里死去的人们跟他们两个一样,都是呈现出淡白色的灵魂状态,他们的日常就是在这个死后世界里唉声叹气。
“在这里没有剧院、没有酒馆、更没有窑子,哦,神灵们啊,怎么有这样无聊的地方。“
一位死者如此抱怨道。
死后小镇的生活是死板的、日复一日的,正如神话传说中所描述的叹息平原一样,在这里除了自娱自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娱乐。
因为这里是留给平凡人的场所,在这里,每个人都没有多少烦恼,但也没有多少快乐。
每个月,瓦利都会派人给每个死者发放死后世界的金钱,以供他们互相交易,或者跟一个个纳克贝特的仆人的店铺里,购买所需的物品。
那些物品大多都是一些书籍、乐器等等能给人提供快乐的东西,由于供不应求,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排队。
死后世界不允许人们随意结社,也不允许人们寻求过多的快乐,时时刻刻都有纳克贝特的卫兵在小镇上的每一个角落巡逻,让一个个疑似酒馆、剧院等等场所的地方关门大吉。
这样的举动,就像是在反复提醒死者们,这里是冥界,这里与人间不同了。
尽管死后世界的生活单调而无趣,可维尔多观察到,死者们仍然适应了这种生活。
“我们已经死了,过这种生活是天经地义的。”
一个死者如此说道:
“谁让我们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地行善,或是做一位伟大的英雄呢?”
维尔多能够理解这种想法,活着的时候接受活着的生活,死了以后就得接受死后的生活,可他始终难以相信,自己真的已经死了。
“主啊,我祈祷了那么久,难道还要呆在冥界吗?”
维尔多不禁感叹道。
尽管他难以相信自己真的死了,并且来到冥界,可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死后世界真的太真实了,就跟神话传说里的一模一样。
而且,他和哥穆也在慢慢地适应死后的生活。
死后小镇的生活枯燥乏味,可教团的生活本就常常一成不变,两者在枯燥间其实没什么两样。
在经过最初一个月的四处奔走之后,没有发现多少疑点的维尔多和哥穆不得不在小镇上安定下来。
二人之中,哥穆是最先动摇的,他相信了瓦利那套说辞,
“很明显,这真的是冥界,瓦利说的都是真的。
如果这里不是冥界,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相信这里是冥界?”
维尔多吃惊地看着这位伙伴,
“你已经屈服了吗?已经被驯化了吗?”
哥穆叹了口气道:
“我也不希望这里是冥界,但…太多太多的证据向我们表明,这里真的是冥界。”
哥穆的反应让维尔多感到十足的沮丧。
在伙伴的影响下,维尔多也泄了气,他即便有多么不愿相信自己真的死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太真实了。
“难道瓦利说的都是真的?改信皈依的人要先在冥界待上一段时间?”
维尔多反复咀嚼着瓦利所说的话。
灵魂在冥界不需要睡眠,这里也没有昼夜变化,维尔多感受不到倦意,他开始回忆着踏入小镇以来的种种经历,没日没夜地想要找出更多的疑点。
可不管维尔多怎么寻找,始终都找不到更多的疑点。
在这死后小镇里,到处都是唉声叹气,这每一个声音都在劝导他,该放弃了,该好好等候安排了。
维尔多已经撑不下去了。
直到…
死后小镇上,突然来了一位新的死者。
“不,我没有死,我绝对没有死!
我死了,肯定不是到这里,我一定会去到英雄与至善者所在的伟大平原!”
这一位死者名叫奥伦,死亡时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是一个人类,被瓦利带到死后小镇时,仍然在不屈地大喊,反复声称自己并没有死,并且足足喊了两个多月。
死后小镇的居民们,起初还有人同情他,但两个月后,都将这人当作疯子看待。
明明都已经死了两个多月了,还不接受自己死了的事实,这不是疯子是什么?
可就是这一位疯子,让维尔多燃起了希望。
维尔多觉得,自己终于等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即便他跟自己不同种族,也不同信仰。
于是,闲暇之余,维尔多找上了这个比自己高两个头的人类老人。
“我听说,你也觉得自己并没有死?”
维尔多此话一出,老人便投来期待的目光。
那老人喃喃道:
“我听说过你,维尔多,你也这样认为,不是吗?”
维尔多重重地点了点头,并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于是,老人在他面前自我介绍起来。
“你一定奇怪,为什么我不相信自己已经死了。
因为我笃定,我死后一定会去到伟大平原享福享乐,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位哲学家,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维尔多微微颔首,而后问道:
“怎么样的哲学家?哪一派的?”
“你瞧,我的长相是那样其貌不扬,死的时候衣着朴素,是苦修派的;我又渴望美,喜爱美,还尊重众神,所以又是论尔学派的;于此同时,我乐善好施,对每位神灵都潜心敬奉,因此是约纳尔派的,最后,我乐意传播知识,颂扬真理,只要你有一点好奇,我就能给你说上一上午,所以我又是忘忧派……”
名叫奥伦的老学者唏哩呱啦地说了一大通,险些将知识不多的维尔多绕晕了。
“也就是说,你没有固定的学派?”
维尔多问道。
奥伦认真地点了点头,
“不错,你真是慧眼识珠,按一句俗话说:追寻智慧,谁管它是什么学派。”
奥伦摊了摊手,
“可以说,我集百家所长。”
维尔多被唬住了,他赞叹道:
“那你的确是一位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