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操,真的?”
“嗯,我小时候在张家堡,法台那边,知道不?”
“不知道。”
“归偏岭管,偏岭公社。”
“哦,知道,我不少同学是那边的。那你家怎么跑南芬来了?”
“我爸当兵分配过来的,我爸哥六个就他自己出来了,我五叔也当兵,还上过战场,我爷没让他出来,那会儿城里吃不饱。”
“真的?那你五叔现在不得把你爷恨死。”
“那就不知道了,我爷死了好些年了。这家,这家有包装。”说着话两个人走到了地方,张兴隆看到橱窗里有包装盒,拽着陈得刚走了进去。
店里有点大,门口这边摆着一排柜台,摆着嘴子小工具,小包装的添加剂色素什么的,里面墙边堆着成箱的东西,屋里一股浓重的添加剂挥发的酸呛味道。
这家店就在文化宫侧面,楼上就是张兴隆原来住过的宿舍,不过那会儿还没有这家商店。
这边已经和91年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饭店没了,改成了中国银行,正门这边是李先生牛肉面,侧边就是这家添家剂商店,三家把原来的饭店的地方给分了。
物是人非,短短几年,文化宫周边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大,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包括太原街那边,现在都已经整体改造了,原来的老街老巷都不见了,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平民小店全都搬到了地下去了,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种味道。
90年代中期,这边的房价就已经达到了五六万一平米。
可惜豪华升级以后,人流量不断的下降,老百姓宁可走远点都去了中街。
张兴隆有点搞不懂管理部门是怎么想的,花着巨资干的全是和市场需求相反的事儿,好好一个中华第一街直接自废武功,除了把房价抬起来了其他什么都没了。
这会儿太原街甚至都不如铁西夜市热闹。
仔细想想,好像全国都这样,管理部门只会取卵,不断的抬高地价房价拉高经营者的成本,硬生生的把物价不断的上提,最后溃塌终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这套嘴子能看看吗?”
屋里一片繁忙,几个售货员忙的脚打后脑勺,各地来拉货的挤了一屋子,各种奶油面糖添加剂配料成箱成件的往外搬。
“哪个?这个?你们开蛋糕店的?”
“嗯,开了个小店儿。”
“那你看看这个,那个你用不上。”售货员拿了另外一盒嘴子递过来。
“为什么?不一样吗?”
售货员愣了一下:“你们用的什么?不是奶油吗?”
“是,奶油,黄奶油。”
“那就是这个,那个是鲜奶用的,不太一样。”
“鲜奶是什么?”
“那边,冷柜里就是,自己看吧。”售货员转身去接待别人去了,人太多,七嘴八舌的,店里吵杂无比,耳朵都嗡嗡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还得听清楚顾客的话,回答每个人的问题,把单子开准确不能出错。
干什么都不容易。
添加剂是相当零散的,大件的还好说,小件散货特别多,蛋糕上用的小东西都是论个数算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