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道:“你们老板一定了不起!”
高铭是经过特殊培训的,早有固定的说词:“我们老板是这样说的——不是我有高尚的品格,而是知道塑胶的技术,并不是很复杂,就算我不教给别人,其他人也能很快研发出来。至于专利的事情,更没有必要将精力在那上面,还不如研发更好的技术.因此,我们又率先研发出双色塑胶技术,你看!”
这个展厅,是香港中环唯一的一家塑胶展厅,实际上香港很少有塑胶工厂有专门的展厅,最多也就是在工厂弄一个展厅出来。
乔伊欣赏起来,很快就对产品非常满意。
“我在欧洲便知道,香港的塑胶产品的品质品种,都是世界第一流;价格方面,更是最有优势的。我们公司有打算在香港大量订购塑胶,不知道你们的工厂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
高铭见状,说道:“如果您有时间,我马上带您去工厂考察,眼见为实。”
“当然,我就是为这个而来的!”
长江塑胶厂在销售渠道上,费非常大的精力和投入,宁愿单子接到来不及,而将单子转给顺德籍工厂做,也要多接订单。
越多越好!
毕竟,来不及生产可以将订单交给同行做,还能获得一分感激,更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之后,高铭带着乔伊乘车前往荃湾的工厂考察。
来到工厂后,恰逢陶德荣在,正好完成交接。
而乔伊看着硕大的塑胶工厂,顿时震撼不已,感叹道:“长江塑胶厂如此庞大,想必全球很多塑胶都产自这家工厂吧?”
陶德荣随即说道:“乔伊先生,不敢这样说。香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拥有六十多家塑胶工厂,而且还在增长之中;我们,只是最大的一家工厂,毕竟是我们在全球率先生产和销售塑胶。你所看到的工厂,其实也不算是我们工厂的全部,我们还有很多家庭合作伙伴这样一来,不仅仅解决了很多贫困家庭的收入问题,我们也可以节省精力。”
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香港是联合国援助的地方,长江塑胶厂如此做,很容易得到欧美商人的认可。
果不其然,乔伊面色动容的说道:“能带我去考察一下那些家庭工厂嘛?”
既是确定对方有没有说谎,又是和好奇家庭工厂的模样。
“当然”
随后,陶德荣亲自驱车带着乔伊,前往石硖尾的徒置大厦。因为那里的合作家庭比较集中,差不多已经有好几十家;与此同时,参观徒置大厦,更能引起合伙人的信任和感触。
这一切,都是林志超的阳谋!
翌日,乔伊继续考察香港的塑胶工厂。
不是他对长江塑胶厂不满意,而是他想考察这样的工厂香港有多少?在他的内心,已经是确定要和长江塑胶厂合作,但他希望有更多的惊喜。
而陶德荣也没有任何不喜,相反依旧热情,热情当中还透露着自信的礼送乔伊。
目前,香港塑胶工厂能打入欧美的,只有寥寥数家;其中长江塑胶厂更是订单接到手软的程度,只能在一边谨慎扩张的同时,将部分订单交给林志超钦点的一些同行做,质量当然是关键,长江塑胶厂甚至不惜技术指导,以此保证质量。
乔伊这一次来到筲其湾的长和塑胶厂,不是他主动找上门的,而是李家成很聪明的从港府部门和商会拿到一些欧美批发商的名册,然后他以画册的形式寄出去,乔伊正是收到画册的一员。
李家成见到乔伊的到来,内心狂跳,他从事塑胶已经近半年时间,产品只能打入东南亚市场,或者交给本地洋行代理一些。
虽然就算是这样,带给他的利润也比以前高不少,但他做梦都想打入欧美市场,那才是真正能让他公司腾飞的机会。
李家成知道自己的短板是工厂破旧、机械老旧,但他依旧将质量很好的塑胶交给乔伊,并诚恳的说道:“乔伊先生,这是我们的产品,虽然我们的工厂和设备都比较旧,但我们非常重视塑胶人才,不惜重金网络,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会输给市面其它公司的产品。你看!”
乔伊并没有因为工厂和设备而看不起李家成,因为他考察的其它两家工厂,也是这种情况;他明白,长江塑胶厂是因为老板很有实力的原因,而香港其它工厂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仔细观察好长和塑胶厂的样品后,再看看生产的程序,确实整体都比最开始的两家好,是个很有潜力的工厂,老板也擅长管理。
于是,他问道:“你们能生产双色塑胶嘛?”
李家成一愣,随即摇摇头!
乔伊这时候说道:“李先生,你的产品确实优于其它工厂,但不及长江塑胶厂。”
李家成连忙说道:“我们可以给较他们便宜的批发价给您!”
乔伊说道:“这个不是重点!哪怕是你的工厂规模满足不了我,其实我也可以先和你做生意。不过,整体考察下来,我还是会选择长江塑胶厂合作。”
李家成又诚恳的说道:“我想知道,在产品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会选择长江塑胶厂,是因为他们的规模大嘛?但规模大,毕竟不会全心全意的为你服务;我们规模小,一定会竭诚为你付出最大的。”
话说得漂亮!
乔伊说道:“确实如此!但我很欣赏长江塑胶厂的作风,他们把一些环节,交给那些贫困家庭在家处理,这样扶持了上百家贫困家庭。”
李家成目瞪口呆,顿时哑口无言,乔伊也便告辞。
就像是故意打击李家成一样,先是让李家成陷入惊喜,随后又狠狠的一脚踹到悬崖。
也许乔伊没有这种想法,但他确实在这样做。
乔伊离开后,李家成被打击得很惨,很晚才缓冲过来。
他自言自语的说道:“我不能退缩!如今塑胶一年可以为长和塑胶厂带来一二十万的利润,我一定可以逐渐成长起来。还有,双色塑胶我一定要第二个研发成功!后面的环节,确实可以交给那些潮籍家庭做,还能搏得美誉。厉害,厉害,这个长江塑胶厂真厉害。”
此时的李家成,毕竟不知道塑胶本该是他发迹的核心事业,所以并没有太受打击。相反,一年可以赚一二十万港币,已经是以前长和塑胶厂的三四倍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前世自己第一年生产塑胶(1957年),就赚了上百万;第二年,更是达到数百万港币的利润。
而这一世,他就是再怎么蹦跶,年利润也不可能突破百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