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帝?
问题是皇帝想见你吗?
老张在心中暗自苦笑,如果换成正常的情况,张异他是非常愿意引荐给皇帝的。
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引荐是不可能引荐的,老张只能推脱:
“这个可以,不过我刚被流放北地,恐怕就算有机会,也是一年之后了……”
张异点头,反正这件事不急。
朱元璋还有将近三十年的皇帝要做,这件事最快也要三十年后。
那时候,恐怕他爹已经不在人世了。
“洪武皇帝,还有三十年寿元,老爹你比比他年轻一岁,好好活着吧!”
张异意味深长地看了老张一眼,老张无声点头。
如果能看到天师位归还龙虎山那天,他可以努力活着……
“你说皇帝能能忍着不杀杨宪,是因为什么利益?”
“自然是,海盗案……”
张异没有卖关子,直接告诉老张:
“江南富户,多有出海贸易的传统,这种生意不受朝廷监管,所得也不会被朝廷纳入税收,于国家而言,这就成了负担而不是税源!
偏偏他们还养寇自重,侵扰海防!
所以皇帝这次借着胶州和江苏的大捷,要清洗了……
皇帝本身就对这些地方的人不友好,只不过以前没有师出有名的借口罢了!
这次他不整顿一下沿海,也说不过去!
这屠刀落下,不但是滚滚人头落地,这些富户的钱袋子,也会落入朝廷手里!
只不过这次屠杀之后,江南的富户和皇帝的关系,就更加恶化了……
希望黄家叔叔能听我劝,逃过这次劫难吧!”
张正常想起江南即将发生的惨状,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陛下这么杀下去,他不怕民心不稳?”
“这不有个替死鬼嘛……”
张异咧开嘴一笑,张正常的瞳孔微缩。
杨宪……
杨宪就是那个替死鬼?
“他自己取死有道,却能让皇帝一鱼两吃!
果然跟着洪武皇帝混,那是比跟着任何皇帝都危险!”
话题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
张正常并无勇气询问接下来的事情。
他现在呀,只想好好养伤,等十天半个月后赶紧离开北地……
京城太危险了,他宁愿去北地跟常遇春吹牛逼去。
“父亲你可曾记得,你还有一件任务没有完成?”
张正常发表自己的感慨之后,张异小声提醒他:
“僧道纳税……”
……
皇宫,御书房。
朱元璋在查看检校送上来的卷宗。
关于胶州、苏州沿海一带的战斗记录,他又反复拿出来观看。
还有关于福建,广东那边的情况,老朱也有布置。
在他的算计下,大明沿海诸省,倭寇问题暂时解决了……
将近一万人的损失,确实可以震慑海上的强盗们。
可是如果按照张异的说法,这依然只是治标不治本。
玄武军虽然打出了士气,但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倭寇问题,一来是日本那边的战争,导致了许多流浪武士源源不断出海,为我都提供生力军,另外一方面,是大明走私严重,大量的海盗通过跟江南富户的眉来眼去,获取大量的资源。
在大明水军发展起来,或者能解决日本的问题之前,这件事就没有断根的可能。
“十年,给朕十年……
此事必然解决!”
朱元璋感慨时间还是不够,大明的休养生息在即。
所以,该海禁还是要海禁。
事实上,他在这次海盗事件中,已经借题发挥,关闭了太仓的市舶司。
如果将另外两处市舶司也关闭,大明的海禁就是彻底开始了。
可是,想要海禁,哪有那么容易……
朱元璋来想了许久,将此事暂时放在一边。
他从苏州案上,想到另外一件事。
“标儿,你觉得检校的权力,是否太小了?”
朱元璋抬起头,询问朱标。
朱标愣住,旋即思索起父皇这句话的意思?
“这次胶州和苏州行,朕已经觉察到这个问题!
检校本是朕在百官外,另立的耳目!
可这次呀,朕发现很多事,他们只能看着,却对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譬如这次苏州大火,如果检校有权柄,他们就不用只能干瞪眼看着!”
朱标闻言默然。
父皇曾经以手足,耳目和口舌去比喻士大夫的三权。
下不臣,则耳目蒙蔽,哑口无言,束手束脚。
父皇立下检校,就是让他们在百官之外,为君王寻来耳目。
而在遇见张异之后,检校其实还逐渐承担起一个责任,那就是为皇帝引导舆论,此为口舌之权……
如果父皇还不满足……
那朱标就嗅到一股危险的味道了。
“父皇,您这是要将检校,变成另一套朝廷……
父皇安知,这套系统不会反噬您自己?”
老朱闻言,便自私思量起来。
“官官相护,朕的政令行下去,不知道有多少能完全执行!
苏州案本来不该发生,朕本来可以凭借苏州的海盗揪出更多人……”
海盗案,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如果运用的好,确实可以削弱地方势力,收上一大笔赋税。
哪怕他还是吴王时期,去找那些人“借军费”,他也不曾如此明目张胆过。
可是,老朱不信任底下那些人。
检校传回来的消息,光是往杨宪府上走动的人,就有不少……
杨宪!
朱元璋冷笑,他在纸上写上他的名字,用红色的朱批勾去。
有朱标着一打岔,差点诞生的锦衣卫,终究还是皇帝把这个想法压下去。
经历过奉天殿一事之后,杨宪打压异己的行为终于有所收敛。
不过,他的权柄因海盗案还是大了许多。
尤其是地方上,不得杨相点头,许多地方官都难逃其咎。
……
“已经杀了三千人了,
这还不算被连坐的百姓……”
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但凡跟海盗案有些沾边的人,都选择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