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业务进展(1)
一瓶250毫升的红牛,在美国超市的售价差不多是0.5美元,按箱卖有着一定的折扣,这个价格可以说是非常的贵,要知道这个时代即使是美国,很多人一个月薪水也不到1000美金。
当然这只是被平均的低收入群体,有钱人还是很多的,只要广告宣传到位,有的是人购买。
而红牛的成本,加上易拉罐也不到0.5港元,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暴利,算上中间的运输成本,进入美国海关的关税,美国几层经销商的成本等等,红牛公司从一瓶饮料中的利润高达1.3港元,一百万瓶就能净赚130万港元,这些钱会留在海外的资金中转公司,这样可以避免美国的高额征税,这其实也是很多大公司的套路,在没有互联网监控的时代,欧美政府就算知道有这个漏洞也没办法,根本就没办法查,只能盯紧内部市场的各种税了。
第一波来自美国那边300万瓶的订单,不过,陈志文也不准备将美国的利润调回来,香港这边暂时也不缺钱,等这笔钱从终端渠道结算后,就会再一次投入到美国广告的投入中去。
第一原则就是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品牌打入美国市场,让美国所有的人想到能量饮料就想到红牛,如同想到可乐就想到可口可乐,之所以这么急,也是因为美国的两家饮料巨头,也许现在他们还没在意红牛,但只要等到红牛将市场做大,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进场来抢蛋糕。
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只要前几年成功了,那么市场就稳定了,不犯大错,两乐也很难追赶而上,虽说他们有钱,但红牛的高利润也不惧怕烧钱打广告,在后世的历史上,红牛每年在欧美的广告投入以十亿美元为单位,成为体育行业以及广告行业最大的金主,可以说一瓶红牛饮料的成本,一大半以上都是广告。
可口可乐可是有着多款饮料,百事更还有其他食品业务,在能量饮料市场烧钱,很快就会受不了的,他们内部的其他业务也不会支持,只要等到那个时候,红牛公司就可以躺在床上收钱了,而成为广告行业金主的另外一个好处自然就是附带的影响力了,传媒巨头说到底,也是要赚钱的。
香港这边,数百万瓶的订单砸下来,自然忙的飞起,现在的饮料灌装机还只是半自动化,产能也远比不上后世那种一小时上万瓶生产速度的设备,自然需要大量的人,这段时间招聘就没停过。
而美的公司,二十几个销售被派去了中东,他们都是去的几个中东强国的大城市,直接带着样品找到当地的经销商,虽然美的没有名气,但中东那边实在是太缺空调与冰箱了。
欧美以及rb的电器品牌本身就被石油危机搞的成本增加,自己国内市场又因为石油危机萎缩,现在见到中东这样的新市场以及这群暴富的土豪,自然跟后世针对内地一样的招数,联合涨价,一家比一家狠。
虽说中东有钱,但经销商也不是傻子,他们也一直希望寻找更便宜的供应商,只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打电话都不方便,找其他贸易公司一样被狠宰,直到美的的销售主动上门。
美的的原则就是不会大幅度涨价,一切按照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扣除后,保持30%的毛利率就够了,这个价格,比起欧美日正常价格都要便宜不少。
再经过几次性能测试后,虽然对质量有所怀疑,但考虑到即使再次维修,对他们这些经销商来说还是暴利,于是下了一批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