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正月十五日。
朝休的最后一天。
“今年天气有些怪啊,现在还没有下雪?”芳林苑内,刘辩抬着头,看着阴沉沉的天空,疑惑的道。
田丰站在他身后,跟着抬头看了一眼。
大汉朝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当今皇帝陛下酷爱雪,喜欢雪中漫步。
刘辩转头看向潘隐,道:“南方现在是什么天气?”
潘隐一怔,迅速道:“毕竟是寒冬腊月,想来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刘辩哦了一声,有些意外的笑着道:“倒是好手段。”
不知道吵了多久,王朗脸色通红,怒睁双眼,喷着口水道:“吏曹拟定的官员入仕、迁调到底有什么问题?凭什么驳回那么多?尚书台塞给吏曹的,我可没有半点拒绝!”
感受着刘辩意味深长的话,田丰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恭敬的双手举起一道奏本,道:“陛下,臣请旨,彻查工曹、户曹以及转运司。”
“没有。”
孔融胖脸抖索了几下,目光看看前面,看看左右,没有开口反对的勇气,道:“下官无异议。”
一离开,会议厅里好像炸开一样,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甚至于相互争吵、责怪、甩锅起来。
私心与公心,忠直与奸邪,在这一刻,谁都分辨不清。
小吏躬着身,道:“他,他带了旨意。”
田丰面色不动,道:“暂且不用,丞相放心,下官已有稳妥手段。”
但他也不开口问,哪怕荀彧问:“殿下可明白?”
刘辩伸手接过来,打开看去,前面内容很简单,大概就是说了涉及‘河道’的贪污一事,而后下面罗列了涉案的名单,刘辩只是稍微一估算,就讶异的道:“七十多人?工曹、户曹、御史台、吏曹、尚书台、大司马府……卿家,你这是要将我大汉的官员,一网打尽啊……”
荀彧静静看着熟悉的字迹写的‘荀攸、吴景’,沉默良久,道:“吴景到底是并州牧,想要羁押他回京,恐有些麻烦,是否需要我与大司马府通气?”
荀彧躬身回礼,道:“殿下请坐,今日我们商讨一些事情,请殿下来旁听。”
“王尚书。”荀彧又道。
荀彧平静的声音,轻轻响起。
钟繇,荀攸没想到荀彧来这么一手,眼见着压服了朝臣,自是松快,跟着离开。
在他看来,这位太子殿下愚笨了一些,但不是外面盛传的‘痴傻’,不过是学的慢了一点。
荀彧回到值房,向无事人一样,拿着一道奏本,与刘绍讲解。
荀彧笔头一顿,这才抬起头,稍稍沉吟,道:“让他进来吧。”
孔融跟着接话,道:“两院学生,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的,还请尚书台给个说法。”
这时,侧门响起轻轻的脚步声。
刘辩眉头一挑,不知道多少年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打断他的话头。
朝臣们看着刘绍入座,迎着他的目光,心里还在惊疑不定,却又下意识的低头。
一身看似寻常实则精贵的棉服,圆润小脸,呆呆愣愣的模样,茫然又好奇的来到荀彧身前。
刘辩嗯了一声,道:“那袁绍还在南海郡僵持,刘表又口惠而不实,又嘀咕了士燮的实力,这一战,袁绍是骑虎难下了。”
刘辩笑了笑,望着南方,道:“刘表已经不重要了,有消息说,孙策可能已经在袁绍军中了。”
看着刘辩的表情,田丰立即意识到他失态了,连忙道:“是臣糊涂,这般大事,定有应对才是。”
钟繇神情不动,本来紧绷的脸角,肉眼可辨的慢慢松解。
“见过老师。”刘绍恭恭敬敬的抬手,给荀彧行礼。
宫里默认刘绍这时过来,是否意味着,对他们这些反对声的不满?
田丰在一旁看着,神情不动,语气却谨慎的道:“陛下,吴景尚且好说,荀仆射……”
刘辩将奏本合起来,递给他,道:“吴景,朕给你旨意,直接缉拿回京。至于荀攸,可以暗中查,如果有证据了,禀报朕或者丞相,亦可查问!”
刘辩的笑容慢慢消失了,静静的与田丰对视。
孙策在剿灭董卓一战,表现极其勇猛,要是这两人合流,再让他们吞下交趾,那将是朝廷的不世大敌,远超董卓!
刘辩背着手,摇了摇头,道:“朝廷的情况,卿家也是清楚的,现在所有的钱粮都在倾于安民,各州都在全力推动开垦荒地,安置庶民,这个时候如果将钱粮抽调而出,‘新政’又将被强行遏制……”
刘绍还是愣愣的点头,并不言语。
田丰郑重的捧着奏本,道:“臣告退。”
田丰面色如铁,抬着手,沉声道:“陛下,历朝历代,贪腐为第一祸国之因,绝不可宽容。不说其他,单说涉及河道一事,若非陛下倾力护河,去年不知道要淹没多少州郡,朝廷要付出多少,非是臣危言耸听,纵容贪腐,形如亡国,自决于社稷,自决于祖宗!”
向来少话的陈宫,跟着淡淡道:“工曹一系列官员的迁调,还请从长计议,我知道尚书台或者御史台有相关既定计划,但我是工曹尚书,事先,还请知会一声。”
到了这种时候,厅里的朝臣们还能怎么说,只能应下。
刘辩深吸一口气,大声道:“拿纸笔来。”
刘绍脸上还是‘痴傻’之色,呆呆愣愣,仿佛在听天书一样。
——当今太子殿下,刘绍。
刘绍似有恍然色的哦了一声,然后就在荀彧边上坐下,直视着朝臣们。
在一片安静中,众人等候着荀彧开金口。
‘颍川党’的优势在这个显现出来,齐齐抬手道:“下官等无异议。”
荀彧不见丝毫不耐,依旧认认真真的讲解,反反复复,生怕刘绍有一丝不明。
田丰注视着刘辩的表情,从他脸上看出某种相似的情绪,接过奏本,沉声道:“臣领旨!”
钟繇,荀攸对视一眼,神情不动,但眼中的凝色清晰可见。
俨然是一副所有人都同意的场景。
不少人心里暗惊,按照他们的经验,这种微妙时刻,多半是宫里出面来调停,结束这场闹剧了。
徐衍不动声色的退后,悄悄离去。
他们清晰记得,荀彧与他们直言,他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