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失望大过希望。
而这件事情上,也让刘贺发现了自己一个问题:他小看自己仲父的实力了。
在他装疯卖傻应对霍光的时候,霍光何曾不是用一幅慈祥大度的模样应对自己呢。
以前,刘贺想等,但是现在发现不能再等下去了。
可是,和霍光手中的权力比起来,刘贺手中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一些,还不足以在官场上正面撼动霍光。
刘贺需要用另一种力量来对抗霍光在朝堂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民心。
这种力量霍光见过,但是绝想不到能有另一种爆发出来的模式。
……
这一日,刘贺将备咨官李章叫来了宣室殿。
李章是刘贺在昌邑国时的郎官之一,和其他几个学习各种秘法的郎官不同,刘贺教给他的是公文算学上的本领。
几个月之前,刘贺就派李章去帮安乐解决上计事宜的。
虽然最后因为刘贺登基称帝,那些东西没有发挥作用,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出李章也已经学有所成了。
如今在备咨室里,李章要做的事情不多,主要是定期将门下寺的属官吏员集中起来,将算学上的一些技法传授给他们。
但是,这显然是大材小用了。
大汉的属官吏员当中,不少人本身就精通算学,刘贺教授给李章的那些本领,只能算是锦上添。
而李章学到的最重要的本事不在于算学,而在于写文章。
只不过,刘贺教李章所写的这些文章,与儒家的经意毫无关系。
不高深莫测,反而下里巴人——只要识字,人人都能看懂。
这类文章被刘贺称为记事文,所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
奇人异事、乡野传说、市井传言、施政得失……胜在一个庞杂和丰富。
这些事情虽然琐碎,但是运用得当,却能够起到挑动人心的效果。
为了让最普通的百姓也能“听”懂这些记事文所写何事,刘贺要求李章每次写好记事文之后,都要拿到市井当中去,念给那些贩夫走卒听。
只有他们听懂了,才算是过关。
经过两年半的练习,李章在写记事文这件事情上,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李章就是刘贺暗中准备好的一支笔,看着毫无害处,但是只要使用得当,就可能变成扔向霍党的投枪。
此刻,就是刘贺亮出这把投枪的时候了。
李章来到宣室殿之后,刘贺并没有立刻提出心中所想,而是将一张宣纸摆在了案上。
造纸坊的宣纸以匹来计算,幅宽都是一尺,所以都是长而窄的形制。
但是案上的这张宣纸不同,宽两尺长两尺,展开之后,看起来四四方方的,开阔许多。
今日三更,存稿已经耗尽了,只能写多少发多少,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是中午两更和下午一更,总数在7—8k之间,求求大家给给自动追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