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明中期或者明末,任何皇帝都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清朝可以。
清朝的基本盘不在乡绅,而在清朝于各地建立的满城,那些城市中的内城。
满城不事生产,受外城的城市供养。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注定不会合流,而清朝统治者也不会让两者合流,满汉不通婚就是根基。
而满城的监视,让地方乡绅不敢说任何不好的言论,否则会引来灭门之祸,长期下来,人们也就只敢拍马屁说好话。
所以才有了古代名臣名将的后代族谱,都在清朝出现了,因为清朝的社会风气已经不要脸到了极致。
买官卖官这种末世现象,在清朝已经成为了常态。
当官就是为了贪,成为了清朝社会的共识。
而编族谱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竟然成为了清朝的热门生意,只要有点钱的人家,都会为自己祖上找个名人。
随着买官之风盛行,大家都有了官衔,买来的官身已经无法彰显自己地位,那我再给自己祖上找个名人。
无数古代的名臣名将的族谱,在清朝突兀的出现了,成为了奇葩景象。
所以谁谁谁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后人。
大多不用信。
清朝人留下的族谱都无法信,更不用说清朝写的史料。
这就是一个谎言的朝代。
那么现在的明初。
朱元璋本该生气的,他也有这个实力压下这些下面官员和乡绅的动作。
但是朱元璋迟疑了起来。
许多事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到了国家的层面,朱元璋要想的更长远,而不是任由自己的心意乱来。
如果是乱来的朱元璋,根本不会给那年蓝玉带军平叛西南的权力。
为了大局考虑,保证西南平叛的胜利,他才给了蓝玉掌握军权的机会。
为此他在第二年,需要在全国做出调动,布下万全之策,因为头一年他增加了蓝玉兵权。
朱元璋心中叹了口气,气息从喉咙发出来。
这位老人沉思着。
按照他原本的主意,他准备让人去北平质问朱棣,让老四给予解释,来回几个月就过去了。
可现在景清的主意,打断了他的计划。
“景清还是能用的,可惜太直了。”
景清是名好官。
对于老百姓是好官。
老百姓最怕的是官官相护,而能有不顾忌官场情面的官员,如此高尚道德的人又太稀少了。
所以朱元璋一直没有拿景清开刀。
就算当年景清藐视科道,朱元璋也只是冷藏了他几年,最后还是让他回到了朝堂。
因为朱元璋从骨子里头喜欢好官。
也从骨子里头恨透了坏官。
高勉是个实干的官员。
叶希贤也是个不惧权势,敢于向权势斗争的官员。
如今到了景清。
朱元璋不希望再有这类官员死去。
至于叶希贤杀威棒下死去的军士,朱元璋并没有简单的以好坏来区分。
这些军士的确在为王府隐瞒。
隐瞒王府随意杀害官员的违法犯忌之事。
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
谁才是助纣为虐的帮凶?
政治啊。
“让老四来吧。”
朱元璋累了。
两边都是重要的,而两边的矛盾不知不觉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皇太孙已经受封了四年。
在名分大义下。
人们已经围绕在皇太孙名下。
有无数的贪婪权势的人。
也有无数为志向奔波的人。
而朱棣。
朱棣现在已经是朱元璋最满意的儿子,朱棣在北平,大明的北疆无忧。
“如果老大还活着就好了。”
朱元璋又一次想到了长子。
长子啊。
总是令父亲头痛。
老四也是如此吧。
“呵呵。”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两声。
第二日。
朱元璋下旨,让朱棣来北平受审的旨意传开,整个应天府都沸腾了起来。
秦王的前车之鉴,令皇太孙一系已然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只要圣人同意调查,皇太孙一系的人就不怕查不出来,他们怕的是圣人把事情按了下去。
如今。
朱棣被要求来应天府。
虽然不像前番秦王被抓回应天府受审,而是命燕王来应天府受审,有个十之六七的相似。
许多人忍不住摩拳擦掌,等着燕王来应天府。
朱高炽还在金州。
他刚刚接见了刘英。
这位日本百姓口中大名鼎鼎的大魔王,现在乖乖的跪在朱高炽面前,脑门紧紧的贴在石砖上。
“不必如此,非重大场合,我不喜欢重礼。”
朱高炽笑着说道。
他还不知道眼前的人,为他带来了多大的麻烦,虽然这个麻烦,并不是此人故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