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三万客兵
原来朱元璋下旨后,朱棣两个月就解决了敌人,已经带军返回了北平。
现在因为朱高炽的原因,朱棣经过了山西,已经前往了陕西。
河南的军队,经过集结后,终于开拔抵达了北平。
“这是北平?”
河南的军队从进入北平府境内起,惊叹就没有断过,越往北行军越是不可思议。
“跟前些年的印象完全不同啊。”
北平西边是山西,东北方向是辽东,东南方向是山东,南部则是河南。
河南的周王,是朱元璋第五子。
前五个儿子皆是马皇后所生。
俗话说水涨船高。
周王其实混的还不如秦王,毕竟秦王是老二,大明第一个藩王,哪怕犯了错,但是名分摆在这里。
老五周王就不同了。
当年因为想念老家擅自离开封地回凤阳,引起朱元璋大怒,下旨把周王迁去云南。
虽然说是去云南当藩王,却没有任何兵权,实际就是下贬。
后来朱元璋没有一撸到底,又调回应天府观察了两年,然后才又放回河南。
但是回到河南的周王,加上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以扩边北塞的名义,从河南调走了三万四千军到大宁。
周王彻底对仕途灰心,转而研究学问。
其实周王年轻的时候就对医学感兴趣,组织一些学者编撰过《保生余录》方书两卷,随后着手方剂学巨著普剂方的编著工作。
在流放的岁月中,朱橚对云南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
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于是他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
从回到河南起,他就全身心的研究,深知编著方书和救荒著作对于民众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并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开封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
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骨干;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组成一个集体。
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打下了“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坚实基础。
对几百种植物的研究,各类研究出的成果等成册。
医药,农业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人的成果后来流入日本,引起了日本的轰动。
包括英国学者也提出此人是伟大的开拓者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美国学者w.t.施温高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并仍然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专著。
认为此人对救荒植物的关注,促成了中国今天拥有大量的栽培植物,它的数量很可能是欧洲的十倍和美国的二十倍。
朱橚虽然在中国历史中不出名,但在世界科学界上却很有盛名,许多国外学者都评价过朱橚。
此人和老朱家后来那位发明十二平均律的人一样,老朱家尽是出些“歪才”,这类人物有不少。
只是教科书记载的少,所以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印象,导致许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数学,没有科学,啥都没有的那种,仿佛学术交流只有西方才有。
总之。
这个背景下,朱元璋也了解这个儿子的品性,算是不管他了,直接点了周世子的名,让他老子去与学问为伴。
其实朱元璋又失算了。
周世子和他老子一样,同样醉心于学问,畏惧权利斗争,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后来创办的诸多戏剧剧本流传于后世,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价值。
藩王和世子都是这种人物,河南的兵权又屡被调走,可想而知河南的军心情况。
既没有山东卫所在“守”方面的坚韧,也没有其余北境卫所开拓的锋芒,属于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打辅助。
周世子和河南的军士们,在北平府的直道上行军,军粮由当地官府提供。
当地官府很大方,军粮给的足,让周世子和河南将士感动至极,就没见过这么大方的官府。
谁家不是能躲则躲,能省则省。
甚至有北平的百姓,在路边向行军的军队送食物送茶水,反倒是让周世子和河南将士不知所措。
这是闹啥呢。
“我咋感觉像做梦呢。”
“呜~”
远处的铁道,一辆蒸汽机火车快速的驶过,六节车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吸引了士兵们的恐慌。
“快看快看,光天化日有妖怪。”
“那是蒸汽机吧?”
“什么是蒸汽机?”
“就是矿上用来抽水的。”
……
当踏上保定府。
中华重工组织了工人们在道路上夹道欢迎。
“热烈欢迎河南将士辛苦保卫北平,两地心连心共显手足情。”
“蓝天骄子,人民卫士”
高高的横幅由工人们举着胳膊,大大的字眼映入军士们的眼帘,许多士兵好奇的问识字的同袍。
“上面都写的啥?”
有人小声的回答。
北平府百姓们的热情和隆重,让河南的军士们恍惚,以至于不知如何应对。
三万名河南将士,人人感到了莫名的情绪。
在入营休整的时候,许多的牛羊蔬菜送入了军营,以北平百姓的名义。
士兵们吃着丰盛的食物,满嘴都是油水。
这是打仗的时候才有的伙食。
“难道北平打了败仗,需要我们顶上去?”
“怎么可能,燕王如果打了败仗,天下早就知道了。”
“说的也是,燕王怎么会打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