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关灯
护眼
第230章 密探原来是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朱高炽的冷静,反而让葛诚有些措手不及,他已经做好了小王爷不信的准备。

也想到了小王爷表面虽然信,但实际上不信,但他从小看朱高炽长大,从朱高炽脸上的神情,看出朱高炽是真信了,他反而有些不信了。

不信自己的判断,难道自己老了?

“你真信了?”

“为什么不信?”

葛诚手脚无处安放,朱高炽则一脸的笑意。

他选择的并不是相信葛诚的为人,而是选择了相信人性。

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属于第一级,农耕文明属于第二级,而在农耕文明上发展出来的工业文明,自然算是第三级。

农业社会的聪明人,向往工业社会的例子,同样也是数不胜数,因为聪明人看得出高等文明是必然的趋势。

就像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哪怕入主了中原,最后也会自我改革,变成农耕文明的治理方式。

在大辽和金国建立的时候,都主动发生了变革,甚至更早时期,只要进入内地的势力,都会发生改革自我的传统模式。

不是儒家文化一定被外来的统治者接受,而是因为脱胎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是游牧和渔猎民族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手段。

犹如忽必烈为什么不受许多人的承认,他明明已经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也向他投降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改革措施。

诏令天下,以农桑立国;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建立行政机构,完善法规,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个改革完全更改了原来蒙古帝国的社会模式,比如摧毁农田恢复草场,以游牧为本,新的要求自然不被许多人接受。

甚至有人反对说:种地的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吗。

拿古代来说,凡是想种地的,润到农耕区的人已经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古代民族转化就是这么简单。

古代草原人到了中原去种地,那么后代都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同样跑去草原放牧的汉人,最终也变成了草原人。

葛诚一时无言,朱高炽也没有想好如何安置葛诚,两人都不想把事情闹大,选择了先按部就班。

说出了心中的秘密,葛诚松了口气。

至于什么原因促成葛诚主动透露,朱高炽没有去猜,等葛诚哪天亲口告诉自己,那才是真正接纳此人的时候。

铁道建设商会的名字中虽然有铁道二字,但是大商人都很聪明,知道目前投资什么回本是最有利的。

准确的形容,应该叫做密云铁矿商会。

但是许多人还在观望,银本和工人并没有到位,给出各种托词,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

都在等待三府商谈铁道之事的结果,等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才会亲自下场。

燕王府出面的自然是金忠,秦王府那边,负责此事的是莫长史,也是拖延至今的关键人物。

此人做事老派,胃口又大,图谋他成为主事人。

至于晋王府,则比较配合,毕竟作为老三的晋王,从小做事风格已经形成,不像二哥秦王那么激进。

所以莫长史的病逝,令事情发生了转机,不知道新的长史会是谁,又会采取什么态度。

而秦王府新长史人选,要由在外的秦王指定。

此时。

秦王成功平乱,大胜而归,威望一时无两,其又是当今皇帝,存活的年龄最大的嫡子,同样是马皇后所生。

恢复了兵权的秦王,势头一下子超过了晋王和燕王。

晋王出塞,没有什么战绩,但是在塞外建立了许多的屯所,没有功劳但有苦劳。

至于燕王,让人出乎意外的是,一向战功赫赫的燕王,至今还“困足”于奴儿干。

人们原认为,燕王亲自出马,马到成功,可能是第一个建功之人,没想到反而是最没有成效的。

负责辽王府的郭铭,陪在朱棣身后,两人逛着北镇外的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腰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小黑山。

大小黑山本来无甚名头,不过因为后世红楼梦中宁国府外面的庄子在黑山村。

不少言论指出,黑山村的原型,应该是北镇外,镇远堡一带的大小黑山,正是这两座山。

“寡人本想和你成为亲家,可是很多人反对呀,也不知道父皇能不能同意。”

朱棣收回了眺望的视线,望向这位在辽东“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国家的道路犹如一张网,预示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延伸,同样的道理,密密麻麻的人情网,在网络上会有一些节点,控制了这些“节点”,代表了掌握了此处的网路。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画爱为牢:凌太太,复婚吧 从陪练到巨星 香江:王者崛起 九爷偏执宠:姜小姐又去炸场了 方仙道主 王者 苟在神诡求长生 精灵垦荒人 无限片场求生,我有熟练度面板 从零开始建立穿越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