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之前的协议,这些太监、僧侣的财产,全部归了圣上。
所以这次抄家抄下来,圣上手里的财富多到难以想象。三百万两,只是道开胃小菜而已。后面至少还会有上千万两交给工部铸造。
咱工部光收齐王府的铸币费,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徐有贞闻言都无语了:“老尚书您也太厉害了,还敢向圣上收铸币费?”
周忱一脸无辜地反问道:“不收怎么办?咱们工部那么多工匠不要吃饭的吗?咱们工部的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那都是下属各大铜矿一点一点开采冶炼出来的,这些不都是成本吗,哪有白给人铸币的。
而且圣上还给工部批准了一项为其他显贵豪富之家代铸银币的业务。
比如你家有一万两现银,可以送来工部,我收三百两铸币费,剩下的给你兑换成等值的景泰通宝。
不过这不是强制的,你愿意换就换,不愿意换就拉倒。”
徐有贞点点头:“等一下,让我捋一捋,圣上是这么计划:
第一步,铸造景泰通宝,废除抢劫民间财富的大明宝钞。
第二步,抄了这帮吸百姓血的太监和僧侣,得到大笔财富。
第三步,圣上用这笔财富重启西洋贸易。一旦西洋贸易再次做起来,每年能流入四五百万两白银到朝廷手里。
第四步,有这了每年四五百万两的额外收入,朝廷就可以大幅减免国内商税,一来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百姓的积蓄;二来让便宜的商品在全国流通起来。商品一旦流通起来,景泰通宝自然也就跟着开始在全国流通了。”
周忱补充道:“岂止,我猜啊,等第四步成功的时候,圣上甚至会全面放开海禁,连海外贸易的商税也不收了。
本来我认为南方那些权贵富商是一定会反对下西洋的,但如果海也不禁了,税也不收了,他们高兴都不来及,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那样一来,海上走私没必要了,捣鼓倭寇也没必要了,南方可就真的太平了。
太宗时代的下西洋,是由朝廷出钱,海外贸易的利润归内帑。就这样郑和下西洋还坚持了七次。
现在完全反过来了,重启下西洋的费用,由圣上自己出绝大部分,但是海外贸易的收入,全部归朝廷。
一旦朝廷收入大涨,紧接着圣上再次给百官大幅增加俸禄。到时候真未必还有多少人反对下西洋。”
徐有贞点点头:“当年太宗是凭借着北伐蒙元,南灭交趾,四面开疆拓土建立了巨大威望,以此来强行维持着郑和下西洋。
如果圣上能够开疆拓土,一样可以靠巨大威望维持住西洋贸易。
说别的太远,眼前就看能不能痛痛快快把安南打下来了。”
周忱点点头:“王翱让他治理地方还不错,让他统兵,简直啥都不是,辽东被他搞成了那个鬼样子。
如今他又做了两广总督,真让他去进攻安南,那不是误国吗。
看来圣上很快就会将他换掉,只是朝中大臣死的死,退的退,老的老,病的病,能用的人不多了,也不知道圣上会派谁去。”
徐有贞笑道:“我会主动向圣上请缨的。周老您赶紧再推荐个工部尚书分担庶务吧。”
“啊?元玉你要去领兵打仗?”
“这个自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短短两年时间,我从一个正六品的翰林侍讲,蒙圣上厚爱,跃升至正二品的工部尚书。
如此知遇之恩,为人臣者,岂能不报?
我要建功立业,辅佐圣上为明君圣主,我自己也好跟着做中兴明臣,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周忱闻言赞道:“年轻就是好啊,机会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好好把握吧。我去内阁写道奏本,把金币样本递上去,然后就接着铸币去了。”
徐有贞笑道:“那我也一起去内阁写奏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