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钱氏上表弹劾周后 新科进士大批倒戈
政治就是如此残忍,你一旦开始示弱,别人就会群起而攻之,恨不能立即冲上来将你吃干抹净。
皇帝向叶盛等言官妥协,调商辂、彭时回京;并且解除皇太后禁足,为其改建仁寿宫。
这就是两个强烈的政治信号,意味着皇帝进入了守势。
被皇帝压抑了许久的中下层官员,进入了痛打落水狗模式。
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中下层官员,更是无所顾忌。
这就是朱祁钰提拔年轻人引发的负面效应:文官的晋升系统中,最顶级的位置已经被陈循、何文渊、罗通、王骥等人占据。
王文、江渊这种五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又已经卡住了下一代的位置。
相对于六部尚书、排名靠前的阁臣这些位置来说,五十岁已经是非常年轻了。
刚刚皇帝又提拔了四十出头的徐有贞进入内阁。
再后面还有刚到四十岁的黄溥。
就算好容易熬走了这些人,二十五六岁的何宜、岳正等人又到接班的年纪了。
再后面还有十七岁的王献。
皇帝实行的是老、中、青三代,梯队式的培养方式。
导致的结果,就是中下层的官员普遍焦虑,皇帝登基才短短两年,好位置就被占得差不多了。
年纪比较大的中下层官员,基本上没有什么登顶的希望了。
问题是,大家都是进士出身,都是饱读圣贤书的才子,有几个完全没有野心、没有抱负的呢。
历史上的徐有贞,就是因为景泰朝的位置都被别人卡没了,尤其是于谦占据了第一文臣的位置,压得所有人都出不了头,所以他才选择了政治投机,去拥戴朱祁镇复辟。
朱祁钰自己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这个问题无解,在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得咬着牙招揽心腹,提拔亲信。
能减轻其负作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将最有才华的那批人,拉进亲信阵营,这就要考验眼力了。
如今的新科进士,就是对朱祁钰眼力的一个巨大考验。
……
却说内廷在得到诏旨之后,立即便进行了大调整。
御用监、司设监的管事太监们,立即便对南宫进行了重新布置。
打扫宫殿,安排房舍,准备迎接恭让皇帝的全部嫔妃入住。
内官监则立即着手准备仁寿宫重建事宜。
三百名小太监当天便从惜薪司、钟鼓司调出,分派到了南宫、坤宁宫、英华殿当值。
总之,内廷行动极为迅速,金英、兴安再次成为了内廷的主导。
金英、兴安得势之后,曾经冷眼相待的宫人们又纷纷凑上来巴结。而王诚、舒良、张永、王勤四人,则显得有些落寞。
公开给当今天子的亲信太监脸色看,宫人们倒是不敢,但背后冷言冷语却是少不了的。
王诚、舒良等人只得按照皇帝的吩咐,去成敬府上走动走动了。毕竟四人对朝局的认知,肯定是无法和成敬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