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又嘱咐了许多细节,然后二人方才出了园,沿着汉白玉石铺成的曲折幽径,绕过清澈通透的镜湖,一路观赏景,来到山顶的青云阁下。
黄溥、王越、余子俊三人已经在青云阁外石亭中聊了半晌,黄溥同样给新人讲了许多注意事项。
王越、余子俊倒是没什么,黄溥自己反而越说越感动了:自己是上一届的二甲进士,这才短短三年时间,都有资格提携新科的状元、榜眼了,真是皇恩浩荡啊。
见何宜、高瑶到来,黄溥中断了谈话,携着众人一起进入青云阁。
高瑶走在后面,抽空四处眺望了一圈:万寿山、玉泉山,还有碧波荡漾的昆明湖,组成了一幅巨大而秀美的山水画卷。汉白玉石砌筑的宫殿台阁,点缀于青山碧水之间,有如仙宫玉阙,美轮美奂。
看过紫禁城之后,再看这座齐王府,高瑶有些理解皇帝为什么非要住在西郊了。
朱祁钰已经在阁楼上看了大半个时辰的湖光山色,如今听到众人上楼,忙收敛慵懒之气,正襟危坐。
众人行过跪拜大礼,朱祁钰便命起身赐座。
君臣初次召对,新科进士都很紧张,好在有黄溥、何宜提点着,礼仪上倒是没有出错。
朱祁钰对自己位列前三的门生都仔细端详了一番。王越二十六岁、余子俊二十三岁、高瑶二十四岁。
自己也才二十四,跟高瑶同岁,按照生月,可能还不如他大呢。给眼前这些人又是当君父,又是当恩师,也是挺尴尬的。
既是召对,必有考较。跟何宜预测的一样,朱祁钰考较的重点,集中在了王越和余子俊身上。
朱祁钰为什么要钦点余子俊为榜眼,除了因为余子俊青年才俊,学识过人外,最重要的是,余子俊是个坚定的修城建堡主义者,这在其答卷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恰恰朱祁钰实在太需要有人替自己去构筑北方四大防线了。
现在和明末可不一样,明末的重臣中,有许多都执迷于修筑防线。比如熊廷弼、孙承宗等一大批重臣,有要修山海关的,有要修宁远的,有要修锦州广宁的,为了路线之争,吵的不可开交。
现在则不同,你让大臣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筑边墙壁垒去,人家还真不能乐意。
所以余子俊属于当下的稀缺人才。
只听朱祁钰一脸微笑地向余子俊问道:“士英,你是四川人吧。这两年四川怎么样,百姓生计可有改善?韩雍在四川政声如何,可有建树?”
这话问得余子俊心中打鼓,皇帝也实在太会聊天了,一上来就让自己评价四川巡抚。
余子俊看向黄溥,黄溥暗暗点头,示意余子俊放心作答。
余子俊只得硬着头皮回道:“启禀陛下,从景泰元年开始,四川百姓蒙陛下圣恩,朝廷对四川的买办摊派已经全部停止。今年更是停掉了全部赋税徭役。
四川巡抚韩公,与四川巡按李公,体恤百姓,本着能减则减,绝不扰民的原则,极力减轻百姓负担,与民休养生息。
如今四川百姓无不称颂陛下圣德,依微臣浅见,若无天灾,再有五六年时间,民力便可复苏。”
朱社钰点点头,又继续问道:“我已命南京兵部尚书于谦出任湖广、河南、四川三省总督,负责彻底平定苗乱。
大明建国都快百年了,朝廷对于这些苗人,剿又剿不灭,抚又抚不定。你们说说有何治本良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