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一摆手:“行行行,每人再奖励珠宝十件,随便挑去吧,敞开挑。”
不多时,林香玉也回到房中,几人说说笑笑,用了一个时辰,选定了最后的名单。
下午,朱祁钰带着于谦、朱仪、徐永宁继续视察城防,一直忙道天黑。
朱祁钰刚要放众人各自回家,陈循便派大臣前来,将朱祁钰和于谦逮回了本仁殿。
朱祁钰一进殿,便在榻上坐好,好奇地看着大臣们,也不知道有什么紧急军务,非要大晚上的把自己拽过来。
陈循一脸愁怅地把军报递了过来,示意朱祁钰自己看。
朱祁钰接过来看了一眼,火气立时便不打一处来。心里把杨士奇骂了一百多遍,方才稍稍顺了气,转手把军报递给了于谦。
于谦接过一看,脸色顿时变了,极为惊诧地看向朱祁钰,这位殿下的嘴是开过光吗,中午还在问西南战事,晚上西南的军报就到了:
征南总兵官、都督宫聚上报,西南爆发苗乱,滋蔓到了贵州、湖广、四川三省,夷众不下二十万,已经开始围攻各地的城池了。
看了军报,于谦也就明白中午朱祁钰为什么特意提杨士奇了。
这位前任首辅,被称为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而且还在正统朝作为托孤大臣,执政六年。
结果呢,留给继任的正统皇帝朱祁镇一个大破烂摊子。
真正的盛世长什么样?反正只要跟文景之治一对比,那些虚假盛世就会统统露馅。
我大汉孝文皇帝、孝景皇帝苦心经营四十年,最后交到武帝手上的,是一个国力、民心、正统合法性都达到颠峰的超强帝国。
再看看仁宣之治,从正统六年,皇帝亲政,杨士奇等托孤辅臣把帝国统治权交给朱祁镇算起,才不到八年,大明帝国就变得四处漏风。
东南,规模浩大的矿工造反,农民起义。
西南,丢弃交趾,麓川王国叛乱不断。这才刚刚勉强平定麓川,苗乱又起,已经滋蔓到贵州、湖广,四川,一发不可收拾。
北方,更别提了,瓦剌坐大,都要进攻京城了。
东北,女真部也在逐渐坐大,只不过现在朝廷早管不过来了,实在没空搭理女真,所以才显得好像东北没事一样。
而这些各种动乱,虽然发生在正统朝,但其祸根却都是在正统皇帝亲政前,那帮子忠臣良相埋下的。
把锅一股脑地扣在朱祁镇头上,是没有道理的。
想到这里,于谦看着朱祁钰那难看至极的脸色,无奈地摇摇头:这下麻烦大了,杨士奇等人放弃开平卫,放弃交趾,放弃旧港,内迁奴儿干都司,这每一件事,都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
这些人老是吹自己休养生息,内政繁荣。但是孝文皇帝也休养生息了啊,为什么人家没有失地弃土,就创造了文景盛世呢?为什么到了杨士奇这里,创个盛世,就非要弃土失地不可。
陈循见殿内气氛压抑,朱祁钰眼神冰冷,只能硬着头皮问道:“殿下,都督宫聚的奏报,该如何回复?”
朱祁钰闻言,重重地叹了口气,才回道:“宫聚要求调京兵五千、达军一千。京兵都打没了,肯定不能再给他了。
着兵部从北直隶选精锐达官一万人,厚赐重赏,令其前往西南,剿灭苗乱。
至于宫聚要求征麓川的大军,分出十万精锐前去征剿苗乱,准奏。”
陈循又问道:“敢问殿下,当以何人为主帅?”
朱祁钰回道:“让宫聚回京述职,命靖远伯王骥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五省军务,赐尚方剑,总兵官以下,可先斩后奏。
兵部再从四川、云南各征调精兵两万,拨给靖远伯调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