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倒反天罡!韩成孝死朱元璋。
“韩成,咋了?你咋不说话了?”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声音之中,多少有一些慌乱与着急。
这可是很少在朱元璋身上,出现的情绪。
但这个时候,朱元璋就是慌了。
标儿出声询问韩成见深那孩子,有没有做出什么错事,韩成说有。
再然后,韩成就是这样一幅反应。
这事情谁遇到了不慌?
毕竟朱祁镇之后,自己大明终于是出现了一个,能说的过去的存在,为自己大明的中兴之主。
朱元璋是真的不想在他的身上,看到太多的污点。
皇庄的口子不能开!
但是却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更不能和他们一起共天下。
韩成闻言,嘴角抽了抽,自己刚才明明没有说反话好吧,咋还就解释不清了呢?
只靠中间的那些官员,他们翻不起太大的浪来。
传奉官不是正常渠道升上来的官。
而事实情况,传奉官也威胁不了正常途径升迁的官员。
这种官职滥授的情况,让文官士大夫们非常不满,所以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
而从朱元璋对待朱允炆,以及朱祁镇的态度上来看,一旦知道有这样一个机会,朱元璋肯定会迫不及待的去做,好好的练练手。。
朱见深这个大明的中兴之主,在很多事情上,只怕也犯下了不少错误!
一念及此,朱元璋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边上的朱标,也坐不住了。
听了韩成说出的这一番话,再看到韩成态度如此端正,诚恳,朱元璋终于确信,韩成刚才没有骂自己。
韩成只得道:“除了这些之外,那另外一个大的过失,就是开皇庄的先河,让皇家带头搞土地兼并。”
甚至于很多东西,比如画画,写诗,会了还不如不会。
所以在咱看来,咱们这做皇帝的,就是要牢牢和众多百姓站在一起!
这才是咱们最大的力量之所在!
只要和这些百姓们,牢牢的站在一起,百姓越安稳,咱们大明的江山也就会变得越牢靠。
让朱元璋觉得心里怪怪的。
文官们反对得激烈了,朱见深就象征性的罢免一部分。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百姓不和他们一心!
当然,用韩成的话来说,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则,需要知道咱做皇帝的,屁股应该在哪里。
很快江山就会给败光。
西厂的那些操作,在朱元璋这里还真的算不上。
他看了韩成一眼,显得有些不满的道:“你这小子,咱不是说了不让你说反话了吗?
咋还在这里说反话?”
哪个做皇帝的,要是觉得自己和那些官员们是一伙的,那下场肯定很凄惨。
“你管这叫成化帝的一大过失?”
记载上就是如此说的。
一切等到尘埃落定,再将这事情告知老朱也不迟。
朱标用力点头,并当场用笔给记了下来。
不过想想也对,毕竟朱元璋自己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最终才走上了造反之路,并当上了皇帝。
非常时期就该用非常之法,如果有可能,那肯定是要堂堂正正的走正途。
帝王的属性,是要远远高于个人的属性。
见深这孩子先是弄西厂,接着又用传奉官给他们添堵,
很显然他说这些话,虽然是在反驳韩成,教训韩成。
大浪淘沙之下,终究能挑选出一些好官的。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就是如此的灵活。
“韩成你再与咱说说,见深这孩子还有什么不足。”
他忍住满心吃瓜的情绪道:“那个……岳父,没啥,就是忽然间想起了一些事情。”
不知道都是什么规则,什么道道。
朱元璋哼哼一声:“还没有说反话?
那你给咱说说,西厂怎么就杀戮过甚了?
韩成开始给朱元璋,朱标二人说起了成化帝的过失。
不过因为数量少,文官集团反应依旧不大。
他们在这事情上,那要是能说些好话才是怪事儿!”
在群臣反对之下,他不仅仅没有停,反而还弄了更多的传奉官。
朱元璋在朱见深的身上,有很多的偏爱。
不得不说,这洪武大帝不愧是洪武大帝。
而且还说有不少传奉官,是因为献上奇技淫巧,被成化帝所看中给任命的官职。
可现在,自己面对的那可是砍官员如同割韭菜一样,毫不手软的朱老板。
真正的主意,还得咱们拿。
不过,在传奉官这件事情上,成化帝的态度却要坚决的多。
这些都是金玉良言。
朱见深后面又陆续任命了一些传奉官。
在咱看来,他动用传奉官非常不错!
有西厂,再加上一个传奉官系统,可以让他掌握住权柄,
以咱看,杀的好!
难以成功整顿吏治。
可偏偏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也不确定什么时候,才能满足条件,获得恋人大礼包。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韩成一时间倒也无话可说。
如此,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这些人效忠于见深,而不是很快就和文官同流合污。
朱元璋用力点头,表示对韩成话的认同。
这让朱标也慌了。
在朱元璋他的认知里,想当官的人多的是。
剑走偏锋的办法,那也是办法!
情况不允许,那没有必要去墨守成规。
很多官不老实,还想要过蒙元时的逍遥日子,各种的贪赃枉法,实在该死!
对于这人人,咱一茬接着一茬的杀,也没见这天下乱起来!
“你等一会儿!”
传奉官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路子。
接连说出两件成化帝朱见深的过失,结果老朱却都是这种态度,
这事儿见深有分寸,但这个口子开了之后,只怕后世的一些做皇帝的,就没有他那种分寸了。
见深动用的那些手段,叫杀戮过甚吗?
至于其余的,都是细枝末节。
韩成决定,关于今后可以前去大明各个时空的事,还是暂时保密的比较好。
二者之间,尿到一个壶里去。
此时不宜透露出来。
内耗严重。”
没有了别人做竞争,许多正事都不会干。
那些文官成不了大器。
于是,这种因为传奉官而引发的拉锯战,贯穿了整个成化朝,成了朱见深最为著名的弊政之一。
看帝王,真的不能将之当成普通人来看到。
正经途径出身的官员,也从来不将其放在眼中。
朱元璋道:“那为什么咱觉得见深那孩子,用传奉官并不是一个过错?
反而还觉得,是一个非常可以的手段!
后面又增加了一处皇庄,是增宝坻县王甫营庄田的一处。
朱标在这上面的看法,还是很可以的。
韩成听了朱元璋的这话,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还说通过这样的手段,会令的朝廷官员之间出现纷争,相互扯皮。
要知道,一直以来,韩成在说未来的事情时,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现在并没有带着他们穿越到未来的能力。
因为他坐上了那个位置,就不再是人了。”
毕竟他是按照记载上的事情,给朱元璋说的。
咱倒不是说文人没用。
见深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掌握权柄,不动用这些不常用的手段,在咱看来很困难。
朱元璋如此说着,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朱标。
朱标也一样是觉得韩成说的很有道理。
活人还被尿给憋死?”
比如说老四才是永乐大帝。
“停!”
首先看的是他的为政,然后才要去看别的。
“还有吗?”
他望着韩成如此说道,大有一副非要和韩成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些事情,都给理清楚了的架势。
见深想要获得好用的人手,掌控朝堂,动用常规手段,根本难以达到。
心情大好之余,朱元璋忍不住又瞪了韩成一眼。
这就没了?!!
这些官员,咱需要用他们,可也需要对他们进行严防死守。
而到了成化朝中后期,朱见深任命传奉官,可以说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勾心斗角什么的最擅长,其余的就不行了。
这些不过是表面上的。
“你这浑小子,咱都说不让你说反话,你还在这里给咱说反话。
“朱见深在位时,开始任命传奉官,并且任命的数量还不少。”
根本不可能的。
自认为有本事的读书人,也绝对不会去担任传奉官。
就现在这情况,说了也是白说。
但朱元璋非要理解成这个样子,他也没有办法。
若是这些方面做的都是一塌糊涂,那他个人私德再好,写词作画再好,那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之前询问起朱见深都做出了什么错事时,韩成都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
别的不说,只看看大宋,非要弄一个什么君和士大夫共天下。
朱见深在这件事情上的危害,不在于他的成化朝,而在于大明之后的其余朝代。”
因此上,从正经途径成为官员,并升迁上来的那些人,是看不起传奉官的。
那皇庄确实也不多。
“咱还以为多大点事呢!”
在他们看来,朱见深肯定做出了一些罪大恶极之事。
而且,这三个里面有两个,在朱元璋看来还都是做的很好,根本不是过错。
朱元璋沉默一会儿,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朱标的这个看法。
“咱怎么觉得,依照见深的性子,他不应该会这样做才对?
你与咱仔细说说,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但是,有些时候,正途走不通了,那肯定是要想办法剑走偏锋。
传奉官也并不是成化帝朱见深发明的,而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
“你确定你不是在骗咱?”
在说这话时,朱元璋不自觉的,就握紧了拳头。
这让韩成都有些不太想接着说了。
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
一直得窝窝囊囊!
而在他当了二十多年皇帝之后,交给他儿子的江山,是一个内无动乱,外无强敌,国库充盈为大明之最的。
这就足够了!
不要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做得尽善尽美,也不要想着一个政策用出来,会让所有人都受益。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二人,闻言都是不由的为之一愣。
“咱咋觉得,你是在这里说反话呢?”
韩成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岳父大人,这事上我真没有说反话。
韩成无奈道:“陛下,我骗你干什么?真的没了!至少没有太过于严重的了。”
但是,他们却也是最容易霍乱天下的。
现在听了你说这话,咱才恍然。
等风头一过,他又故技重施。
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来的河山,经过自己的治理,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
朱元璋原本听韩成说朱见深绝对是功大于过,心中松了一口,觉得挺还开心的。
可哪能想到,韩成紧接着就又来了一句,做上皇位就不是人了。
有史料记载,在成化朝的前七年,朱见深任命了传奉官二百八十余人。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还有学习,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事办法。
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取舍,能够做到利大于弊,那就已经可以了!”
这些话,也就父皇肯对自己说。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把你作为皇帝需要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重中之重。
但每次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而传奉官们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严重干扰到了正常的升迁途经。
限制那些文官们的势力急剧膨胀。
但同时也是说给朱标听的。
值得仔细的去推敲,去感悟学习。
怎么现在只说了三个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