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抹了一把冷汗,转头看向自己的同事。
“这就是岿光集团,这就是杨老板……这每一个回答都太出乎人的意料了。”
全程跟着采访的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原本杨若谦答应采访,答应现场无准备采访是让人非常兴奋非常高兴的事情,可采访完之后,他们整个团队都是懵逼困惑的。
因为整个采访的走向,完全偏离了采访团队最初的想法。
问岿光集团现在处于垄断地位的初衷,是想知道岿光集团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以判断整个娱乐圈未来的风向和展望。
结果岿光集团说,欢迎大家挑战他们?
问岿光集团电影为什么把自家公司定义为反派,是想知道岿光集团真正想抨击的是谁,想套出集团短期的目标。
只要能跟上岿光集团,吃到点车尾气,多多少少都能赚点()
钱。
结果,岿光集团直接就说那部电影没有任何影射,说的就是岿光集团自己?
难道未来的风向是抨击岿光集团?
先不说有没有人敢信这句话,信了这句话的人敢不敢去做,光是为什么要抨击岿光集团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谁闲的没事触碰自己的利益啊?
回到酒店,吃完饭休息好的记者团队仍是没有反应过来,坐在一起闷了好久。
还是那名负责采访的女记者率先开口道:“采访是做完了,对这个采访的评论和后续稿件,我们要怎么编写呢?”
他们这次采访可不是简简单单问几个问题,把画面处理一下放出去就算了的。
后续还会有很多就这次采访需要探讨的问题,得出的结论,甚至是定性的评价。
原本这件工作很轻松——因为根据采访团队想象中的采访流程走下去,无非就是一些官话套话。
可杨总这么回答,实在让人有些不知道怎么下手。
“我们,就照实写?杨若谦怎么回答的我们就怎么写,把他的意思归纳总结一下就发表如何?这样也不会犯错。”
坐在旁边的主编立刻反对道:“不妥当,杨若谦这样的大老板,说的话不能只从表面来分析……如果我们只是归纳总结,观众读者不会认,其他媒体估计也会对我们展开嘲讽,这么做不妥。”
记者点了点头:“我也觉得,而且好不容易能采访一次,就这么打打安全牌混过去,也太浪费了。”
“那我们怎么办?”
“先分析一下杨若谦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然后我们做分析,分析出他深层的意思,然后再发出去!”
“我觉得,杨若谦的态度很认真,那些话应该不是装的。”
“很认真不代表就没有话外之音。”
“……”
这就是公司做大之后的“后遗症”,无论说了什么话,哪怕是最愚蠢的蠢话,都会被人放在聚光灯下一点点拆解分析,寻找其中的含义。
和语文考试试卷上“表达作者思想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见大家各执一词,谁都无法说服谁,主编一个拍板说道:“先不管他说了什么,先看他做了什么!”
“一个人无论说什么都不重要,因为最终都会反应在他做的事情上面。”
“岿光集团做了什么?”
高福利、高工资、优厚的待遇、对创作者无与伦比的激励、给任何题材尝试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甚至是对友商良性竞争的宽容和支持。
死寂沉沉的娱乐圈,在迎来岿光集团后,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
霸占屏幕的不再是让人眼熟到腻歪的老面孔,耳机里播放的也不再全是十几年前的经典。
整个娱乐圈出品的质量,艺人自我约束的程度,以及洁净度,都有质的飞跃。
在岿光集团旗下的影视剧选角中,不会有任何潜规则存在,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潜规则。
这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符合公序良知的,也是符合广大打工人和演员心中期盼的。
唯一一个问题是……它们真的符合岿光集团自身的利益吗?
资本本身是逐利的,在前期或许它们会以低价来快速抢占垄断市场,可当所有其他竞争对手消失,仅存的胜利者们就会联合起来,用自己的主导地位在市场中肆意妄为。
演员没有别的选择,观众也没有别的选择,想要入行的员工们也没有别的选择。
资本无论做什么,这些个体都难以招架。
“难以招架…()
…”记者猛然抬起头来,喃喃的说起了这四个字,“演员难以招架,市场难以招架,观众难以招架,可是……杨若谦本人却可以招架!”
“我们一直以来,都把杨若谦直接视作了岿光集团,似乎他的意志就是集团这整个庞然大物的整体意志。”
“但实际上,这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岿光集团本身的性质仍是资本,资本本身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逐利的!只不过有杨若谦这位总裁兼董事长坐镇,所以每当岿光集团要过度膨胀时,就会有一双大手把它拉回来;在良性竞争对手即将被无情碾碎时,是他及时踩了刹车!如果不是他强制制定了合同内容,公司各部门一定会为了业绩,想方设法压低人工成本,然后所有人争相效仿。”
“岿光集团是个庞然大物,却始终被牢牢的关在笼子里……”
“我明白了!”
主编激动的拍了一下桌子,心潮澎湃。
“杨若谦确实没有说谎,他电影原型中的反派确实就是岿光集团本身……但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形式!”
“他的格局,实在是太大了!”
ps:我嘞个奥运开幕仪式啊,简直没眼看,太抽象了,太多元了,太正确了,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地球上(没看的建议去看看,突出一个要素齐全)。(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