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读书郎

关灯
护眼
324.第320章 两笔糊涂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320章 两笔糊涂账

八月的松江,倒有一件不算大的小事,需要陈恒百忙中抽空出来参加。

城中海事堂的学员们,终于迎来首批离开的海员。

此学堂是初创不久,一群草台班子也不太懂,合格的海员要培养多久。

陈恒倒是有心再留这些小娃一、两年,多加培养。

关键山西的乡亲们等不住啊!真等不住了。

再等下去,生意都要让闽地、浙地老乡抢光了。

浙闽两地自古多渔民,这些人从小生活在海边,稍加教导就是合格的海员。

又有家中足以信服的长辈出面作保,强大的宗族血缘关系将一个个年轻人拉出家门,跟着闽地的海商一同踏上汪洋大海的征程。

山西老乡跟他们一比,先天就是吃亏,局面实在过于被动。

以张尚德为首的晋商,已经不止一次提出,想要提前收纳一批船员,加快晋商在南洋的开拓。

提早放学生出海有好有坏,考虑到晋商愿意承担学堂接下来的五年费用,陈恒立马代替州府同意此事。

能引入民间的商贾,加入到学堂的发展事务中。只要这个头开好,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商贾,跟着进入到浪潮。

所谓的‘毕业典礼’,倒没有陈恒这个创办人多发挥的地方。此学堂的老师、夫子自然能处理好各项事情。

陈恒只在中途露过一次面,简单说上几句。其它时间,他都在陪张尚德的小孙子张伯范闲聊。

后者现在是城中晋商钱庄的东家,本就是日常繁忙之人。今日特意赶来见陈恒,自然是心里有苦,要跟大人好好诉说。

原本晋商是不准备大力投资学堂,奈何闽地老乡拉着浙地商贾一起来捣乱,他们知道晋商手中急缺海员,可他们两家不缺啊!!

这批海员一出来,又没定好只准你们晋商过来聘用差使。那我们哄抬下工钱,也没人能说个不是,对吧。

陈大人,你贵为本地知州,为人处世可不能偏袒晋商哦。

闽地老乡风风火火闹上一场,才是晋商愿意大力气,承办此处学堂的根本原因。

陈恒听着张东家的苦水,亦是暗笑不已。

他是乐于看到这种竞争的,甚至期盼着浙地、闽地的商贾早早出来打擂台。

后两家要是能在松江,或是自家故乡兴办学堂。那才真正是好上加好,形成大势所趋。

第一批走出去的学员有近五十之多,这些人原本都是府中失孤孩子。

他们之间的年岁差异很大,可并不妨碍他们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陈恒的目光在众人身上越过,又落在最后面一群刚刚入学的新人当中。

这些生员的来历就复杂了,多是松江、苏州、余杭等地的贫苦人家出生。

听说松江有处培养海员的学堂,包吃包住还包教书识字。这才让家中的孩子过来学个手艺,以减轻家中的负担。

陈恒早看过名单,知道其中还有一位是从北地慕名而来。

这位学生年岁有些大,本是北地商船上的帮闲。来了松江几次,听说学堂招人不计较年岁。才自己做主,想要投进来学些本事。

时至今日,海运仍是人类最便利的运输工具。不止是沿海百姓,可以冒险下南洋。

南北的交互,也不再局限陆上的车马。只要乘客胆子大,肯上一些银子。从青泥洼坐船出发,不出十日,就能抵达松江府。

海上的风险固然大,可随之而来的待遇也是丰厚的很。虽说好男不离乡,可也有财帛动人心的说法呀。

这世上,真对钱财不感兴趣的人,又有几个呢?

继两宋、前明的下南洋之后,陈恒希望这间学堂,能走出更多的学员。将大雍人的足迹,彻底推向五湖四海上。

结束完海学堂的小事,陈恒就带着张伯范、以及浙地、闽地的几个代表走入府衙。

他们最近也碰上一件麻烦事。

“大人,海师的筹备刻不容缓啊。”张伯范在半道上,就开始跟陈恒商议此事。

闽地来的商会代表,难得跟晋商站在同一阵线。立马帮腔道:“今年夏季,我们已经有两艘商船,遭到海盗掠夺。

他们更是扬言,往后大雍过往的船只,必须满百抽五。大人,这些人哪是在抽我们的钱,是打您的脸,是打朝廷的脸面啊!”

陈恒内心听的想笑,可脸上还是沉痛道:“我知道你们很急,可此事实在急不得。纵然本官能说上一些话,光我一人上书陛下,也是形单影只,难以引起重视。”

大家谁不知道海师的重要,可是钱呢?钱从哪里来!!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哪怕自己肯为此事起头,也得有人在旁敲边鼓,引起朝廷首辅的重视呀。

见到陈恒松了口风,浙地代表才被陈知州请入座,就迫不及待道:“此事绝不让陈大人一人冒险!我来之前,本行会首亦跟户部左侍郎赵大人通过气。只要陈大人肯起个头,他们必然上书跟从。”

“我们也是一样。”闽人亦是表态。

这两地从两宋开始,就是科举大省。历朝历代为官者,不知几凡。

若有浙、闽两地的乡党引为助力,大事可成也。

陈恒却不忙着说话,而是看向一旁的张伯范。

站在对方身后的张尚德和晋人,也是必须拉拢的政治资源。

要么一起下水,要么都在岸上看着。

张少东家,伱自己选吧!

见陈大人看向自己,张伯范早就跟族中长辈通过气。他马上说道:“王叔、夏伯的意思,亦是我们晋商的想法。”

凡事先有利益,后有规矩。如今大家都在海运上捞钱,自然盼着海路能畅通无阻。

平日里玩归玩、闹归闹,可上书朝廷兴办海师,是涉及整个海运的集体大事。

其中牵扯的利益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众人之所以会找到陈恒,也是想借一借陈恒在李贽心中的影响力。

这位陈大人在事务上的远见和老练,早已得到官家数次认可。

陈恒又是大雍海运的牵头人,由他出面促成此事,说服力自然更胜旁人许多。

两方人都清楚彼此的算盘,陈恒也不会计较对方的小心思。

朝堂的政局上,没有不可用之人。真有此类人,那对方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位卑言轻。

“本官已知晓诸位来意。”合着两利的好事,陈恒自然不会推脱,主动拍板道,“等下月初,我就向陛下上呈公文。”

预留出来的时间,也是方便各家回去统筹安排。

要么不做,要做就毕其功于一役。再说大雍不是没有水师,只是如今的规模。

莫说跟海盗抗争,就是出个海都费劲。扩军、兴办的大方向一旦敲定,随之而来的就是庞大的开支。

也就是这些年,沿海各省的财政在迅速发展,陈恒才觉得时机已到。不过要想万无一失,陈恒还是先给众人打起预防针。

“第一批筹备的军费,怕是需要诸位慷慨解囊。万事开头难,熬过这一关。其后的路,朝廷自然不会半途而废。”

陈恒话已经说到很明白,想要李贽做出决定。最好各家先掏钱,垫上一部分开支。

让陛下见到能小钱办大事。等到海师人员就位,形成新的利益集团。

这些人自发的会维护起手中的权力,跟朝廷索要军饷、打打嘴仗。

人的天性,就是如此。不必去计较是好是坏,万物总是在螺旋中前进。

张伯范跟其他几位代表对视一眼,亦清楚此事逃不过去。

没办法,是把钱交给海盗,还是交给朝廷。哪一方更安全更保险,众人心中都有本明帐。

不过一旦牵扯到钱两,少不了要有利益交换。

还是闽、浙两地的人,吃过几回螃蟹,更清楚里面的险恶门道。

他们先后出声道:“这事利国利民,我们自然责无旁贷。钱嘛,我们几家想办法挤挤,还是可以拿出一些。”

“只是这海师的军户名额,可否让出一些给我们?大人,我们绝无过多插手朝政的意思。就想着往后万一出事,有个自家人在。我们碰上海盗,说话也硬气些。”

这就是封建官场的弊端,比起相信地方官的大公无私。大家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乡党,能在危难时拉扯自己一把。

这里面的门道,不能因为有利自己就说其好,别人拿来用就批评它是糟粕。

陈恒知道这是必要的交换,也没学什么片叶不沾身的自保心态。只含糊道:“本官会跟陛下言明此事,其中裁夺,还是交由陛下圣心决断。”

这话的意思,就是陈恒自己不反对,能不能通过还要看上头的意思。

在座之人都是明眼人,知道陈恒的言外之意。若是继续追问,那就不礼貌了。

况且有了陈恒这个表态,这三人都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这位陈大人,还不清楚自己朝中的风评。他们都有自己的乡党入朝为官,却是很清楚陈恒的份量和能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从诸天门开始 英伦文豪 重生之大俗人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 谁家顶流摆成这样? 重生之逆天富豪 巫师:这个猎魔人不务正业 狩猎仙魔 我的农场,不养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