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读书郎

关灯
护眼
184.第182章 林教谕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82章 林教谕

林家搬入府衙后,就是这个好。不论林伯父是否有休沐,只要陈恒上门,对方总能找到接待的间隙。不用像在老宅那样,还得特意挑个彼此有空的时间。

陈恒上门之际,林如海正在书房里,给广东巡抚沈廷芳写信。江南这场大雨,对州内庄稼的收成影响极大。临时改种土豆等物是权宜之计,能在这基础上多找些粮食来,才是真正安民之举。

好在两湖、两广等四地的夏收没受影响,算是为大雍留下喘息的机会。林如海也趁机使起自己在官场上的情面,准备给沈廷芳写一封深情并茂的信,好好唠一唠自己的难处。

沈廷芳祖籍杭州,林如海是苏州人。自古苏杭是一家嘛,这交情好论的很,更不用说两人还是同科高中的进士。找沈兄道道苦水,对方总不能见死不救吧。难不成他韦应宏借的,我林如海就借不得?

林如海写的正高兴,就见到管事引着陈恒进来。贾敏回来后,他的心情可见的不错。当即笑眯眯跟晚辈打过招呼,又好奇道:“恒儿,你手里抱着的是?”

陈恒抬起青袖,得意扬了扬手中一叠文书,笑道:“伯父,你一看便知。”说完,他就献宝似的上前,将东西放在林如海的书桌上。

后者来了兴趣,将自己写好的书信放在一旁。直接拿起陈恒的计划书,见排头写着:秋浦街改治的字样。林如海就换了个坐姿,以更认真的神色开始翻阅。

陈恒的文书写的很厚,头几页是讲着从嘉靖开始,江南各地织造局的情况,旁引的数据都有标明出处来历。又兼之他特意选用的直白叙述,省却无关辞藻的修饰,让林如海也能轻易跟上他的思路。

看完苏杭两地的情况,再结合秋浦街面临的困境,直接让林如海对全局有了更详尽的了解。只看到这处内容,他就知道把此事交给陈恒是对的。这小子看问题的角度,跟常人是大不一样。

林如海继续看向陈恒对‘商单少、产量低、品质有差距’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手段。应该说,这方面的问题,确实不是林如海的专长。

这跟聪明才智的关系不大,只因商场和官场用到的思维,是两套不同的体系,真要说起来也是南辕北辙。

要真以为靠几本四书五经,就都能成为经商大家。那当官的人,又何必去想着贪污受贿呢?这跟权利的便利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是,大多数读书人都没明白商业的运作和逻辑。而这恰恰是陈恒的长处,也是他有信心接下此事的底气。

见林如海看的入神,陈恒也没站着发呆。他来林家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自顾自在书房乱看。书房里新挂了一副赏菊图,应该是伯父在重阳节时候画的。

画中有贾敏、黛玉坐在亭内依栏听风,紫鹃带着雪雁,正提着食盒从廊上走来。更有手举风车的珏弟朝着台阶下跑过,二三个奴仆追在林珏的身后,似乎在担心他从台阶处摔倒,脸上透着紧张。

此画用色饱满,人物神情惟妙惟肖。哪怕只是一处定格的静景,可凉爽的秋风还是通过纸张吹拂在看客的脸上,叫人过目难忘。

林如海看完文书一抬头,就留意到陈恒赏的样子。他笑过一声,也没在意。喊了晚辈一声,让他给自己解释文书上的细节门道。

陈恒也不急,先跟伯父讨了一杯茶,润润自己的喉咙,才开始讲着自己的计划。他的解决办法说起来也简单,苏杭两地的织造局,每季采购的丝量数目极大,光靠当地百姓种植着实吃力。

大雍吸取了前明‘改稻为桑’的错误,对耕地的保护下足了功夫。刨除这些需要保留的耕地后,苏杭两地剩下能种植桑叶的土地着实不多。这是苏杭两地的短处,却是扬州的长处。

扬州的西北方有大片荒地,土质非常适合种桑养蚕。只这一条,就能让扬州成为苏杭两地的助力。唯一要头疼的是,织造局的官员愿不愿意接受扬州送来的原料。

毕竟古代交通不便利,算上舟车劳顿的运送成本。把扬州的东西运到苏杭卖,价格涨幅肯定是会有的。哪怕只是一点,算上未来布匹的数量,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无形中压缩了织造局的利润。

陈恒没有十足的把握,敢保证织造局的官员就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想到提高产能所带来的利润。他们本质是官,不是商人。为陛下谋财的同时,考虑更多的肯定是不犯错。这是官员的屁股决定的事情,改变不了。

所以他给苏杭准备了一套更有吸引力的方案,就是扬州主动降价送货,只要织造局肯把局里做剩下的布料,通通卖给扬州处理就行。

这样里外一算,苏杭两地的织造局可以说赢两次,既低价拿了原料,让利润空间增加。又捎带手卖了坊内的残余布料,还能把给扬州的钱收回来,可谓白赚。陈恒相信,他们肯定会同意这个办法。

对扬州来说,看起来好像拿上好的原料,出去换别人的次品布匹十分吃亏。可秋浦街如今的定位,又不是瞄着高门大户,自然不需要把东西弄得尽善尽美。

与其在这个领域,跟具有先发优势的苏杭死磕。不如拿织造局选材时的剩品、次品,做些小家小户、平民百姓踮踮脚就能买得起的衣物。

陈恒看中的就是绫罗绸缎跟粗布麻衣之间的空白,只要眼光放低一个档次,秋浦街这些女工的手艺,就完全能派上用场。可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剩下的就是积累好技术优势,同时靠着织造局的庞大采购量,进一步扩大扬州的桑林种植面积,完成产能跟技术的双重突破。

至于以后招商的手段,陈恒也有三份备案。只是这些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等扬州的秋浦街闯出名声,其他事情都好办的很。

这套方案的设计,陈恒就是把握住两个重点。避苏杭两地的锋芒,发挥扬州地利、人力的优势。只要把这两个因素运用好,秋浦街是完全可以打好翻身仗。

林如海听的不住点头,陈恒这份老道的眼光和思路,确实非常人所有。他想了想又道:“咱们这样贱卖布匹,是否会对苏杭两地的桑民有影响?”

就跟谷贱伤民一样,有一方拿出更低的价格,说不影响又怎么可能。陈恒当即点头,不过他也解释道:“短期来看肯定是有的,我们只能把握好度,确保我们卖出去的布料,刚好能买下织造局所有的布料即可,给当地的桑农腾出空间。”

这世间从来没有十全十美,方方面面都好的方法。要是有,那一定纸上谈兵的空谈。陈恒继续给林如海吃定心丸,“只要熬过中期,等秋浦街的生意起来,说不好就是我们跟织造局的人,抢苏杭两地桑农的东西了。”

这也是一处隐忧,但现在就开始担心,未免有些因噎废食。别看朝廷订的国策一套一套,说开了也是走一步看两步。真要一上来说什么功在千秋的事务,也就只有那些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才有这种可能。

林如海显然没想到还会有这一天,当下惊疑犹豫道:“还能有这一天?!”

陈恒想了想,从书桌上拿过纸笔,将江南各省画了个轮廓,一一指着它们道:“这是江苏,这是浙江、福建、两广,旁边还有江、徽两地。再算上咱们上面的山东。伯父觉得,这些地方会有多少人?”

这份跳出一州一府的商业逻辑,只听的林如海也是震动不已。他微微喝过一口茶,压了压心中的念头,最后才平和中带着几分时代弄潮儿的激动道:“恒儿,就按你的意思办。”

“好。”见成功将伯父说服,陈恒也是放松下心情。两人都是默契一笑,眼眸中隐隐露出期待。

借着这份空隙,林如海在心中仔细回味一遍陈恒的方案,这上面最打动他的地方,是恒儿从头到尾的设计,都没有给府衙本就紧张的财政继续添压力。

只这一条,林如海就有了尝试的理由。毕竟不做出改变,真要等秋浦街自己慢慢有起色,他自己还是不是扬州知府都未可知。

“伱准备找哪家入局帮你?”

林如海关心的问上一句,方案是个好方案,剩下就看用的人对不对了。这是林如海的长处,他怕陈恒识不得城中大户的门路。上错了门,拜错了庙,引了些麻烦的人家进来。

“伯父觉得薛、王两家,谁更合适?”陈恒对此早有设想,不过他这话说的也是巧妙。自己提了备选项,又把决定权交到林如海手中。

林伯父一直将他视作自家晚辈,陈恒更不愿越俎代庖,全凭自己心意大包大揽。有些事,多请教多问是对的,尤其是在面对肯真心为自己打算的长辈时。

薛家吗?他们二房的问题倒是不大。林如海心中过了一遍两家的情况,只是这个王家倒可以再等一等。如今陛下有意整治户部,在没有结果之前,跟户部纠缠过多的王家不好轻易入局。

这般想过,林如海就道了一句:“你准备怎么说服薛家?”言下之意就是否了王家的入局可能。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从诸天门开始 英伦文豪 重生之大俗人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 谁家顶流摆成这样? 重生之逆天富豪 巫师:这个猎魔人不务正业 狩猎仙魔 我的农场,不养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