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读书郎

关灯
护眼
144.第144章 林父的教导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44章 林父的教导

作为扬州知府,从初一这天开始,林伯父有五天的年假。大雍朝的官员假期,虽不如宋朝那样夸张,可比起明朝也要好上许多。

要知道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在洪武年间的时候,一年只给手下的官员三、五日的假期。是的,一整年里只有这么多,真叫一个惨无人道。

不过林如海刚刚升官,也不准备把五日假期修满。如今新任官员还未到,城里各处事都离不得他。林如海准备到初三,就去府衙里开始办公。

这年头,想要当个勤政的好官,也是不容易啊。

林如海心中感慨一句,看了眼面前的毛头小子。好在你小子机灵,知道趁自己在家,就早早上门来拜年。要是等到初三还没见到陈恒,他说不得要记上这小子一笔。

两人稍稍聊罢流民之事,林伯父的目光就不自觉落在少年身上。

他们面前,各摆着一碗黛玉到的新茶。升腾起的热气,在陈恒胸口的位置萦绕一会,又化作虚无消散,这不免让人多注意几分少年郎的长相。

跟几年前在扬州初遇时相比,恒儿这孩子已经长大许多。林如海又看向左侧的黛玉,自家闺女今天穿了件蓝紫相间的衣物,贾氏亲手给她盘了个既好看又不会过分精致的发髻。

从去年开始,黛玉满十岁后,贾氏就很少给她做女童打扮。

一种自家的孩子,都在飞速长大的成就感,突然盘桓在心头。

林如海微妙的笑了笑,他又怎么会看不出笑脸盈盈的黛玉,在高兴什么呢?

怕是恒儿刚刚这一出戏,也少不了宝贝女儿的出谋划策。

但既然说到正事,林如海正好也有些问题,想要考一考陈恒。

“韦兄赴京上任时,曾跟我抱怨,说你小子没把城西织坊的事情跟他交底。”林如海端起茶,大概是想到那日送别时的情景,他本就上扬的唇角越发隐藏不住,“你要是还有什么想法,现在就跟我说说吧。”

林黛玉听到此话很是惊讶,前段时间爹爹跟兄长都在忙碌,也没个人跟她说明其中内情。她只知道陈恒出了城,跟同窗们一起安置流民,倒真不清楚对方还参与到城外的织坊中。

虽然意外伯父突然提起这事,不过陈恒心中确实是早有计划。

他当时没给韦应宏说明白,一是时机未到,二是跟韦应宏实在不熟。

为人谋者,最忌讳交浅言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

陈恒不了解韦应宏的性情,不清楚对方听到全盘计划后,会作何反应。这才将后面的计划,一起隐下。

可面对林如海,倒不用有这份顾虑。陈恒心中稍稍细想,就决定不再隐瞒下去。

林伯父待他向来亲切宽厚,当日在府衙处,还规劝自己不要担下责任,是个真心实意替自己考虑的长辈。

对于这样的师长,陈恒能做的,就是坦诚和信任。

他摒除心中的杂念,十分认真的拿过书桌上的纸笔,拿出上辈子给领导讲解计划书的姿态,在纸上一边落笔一边道。

“伯父,伱看。想要做成织坊之事,咱们就得从扬州城讲起……”

眼见一脸严肃的陈恒,做出长篇大论的姿态。林如海跟黛玉不免探头向前,看着白纸上飘舞的笔锋。

每一座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这里的东西赘述起来太过麻烦,会衍生出地理、人文等等问题,陈恒只讲了个大概,让伯父有个概念。

他把自己的话锋落在,由这些问题延伸出来的文化属性上。

文化属性有很多种说法,可简而言之,就像巴蜀的火锅、苏州的苏绣一样。

每座城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符号,让人一提起,就能联想到一起。

而扬州的符号呢,抛除盐商、收租的扬州人不论,城里那些喜欢打扮、招蜂引蝶的青楼产业,就是必须重视的一个群体。

甚至对于那些过来玩的游客来说,城里的青楼,比起什么盐商还更有吸引力。毕竟谁也不关心别人赚多少银子,大多数人来扬州只是为了找乐子。

现在的官员在商业的思维上,不如后世人的开阔奔放。他们明面上羞于提及城里的青楼姑娘,私下又常爱她们的容月貌、风情万种。

正是这份扭捏的姿态,以及认知上的局限性,让他们没有办法意识到这份软实力的可怕之处。也没办法像陈恒一样,能清楚的看到这批人的恐怖购买力。

但凡是个现代人过来,看到这些喜欢打扮、每月手上都有夸张收入的青楼姑娘。说句不客气的话,不盯着她们的钱包下手都是傻瓜。

扬绣单单想要靠刺绣技术,跟已经名满天下的苏绣较量。那即是高看了自己,也看低了苏州人的智慧。扬州人荒废手艺的时间里,苏州人可都是在磨练自家的手艺呢。

现在连宫中的皇后公主,都常常穿戴苏绣。晚了好几步的扬绣,要怎么从苏绣手中抢过地盘呢?

这种问题,饶是林如海等人思考,也是十分费力头疼。他们的长处,不在这上面。只能看到织坊对于安置流民的重要性,以及带动的就业岗位。

这两件事,是实打实摆在明面上的好处,陈恒在《治安疏》也着重提及过。

林如海如今接过韦应宏的担子,好友留下如此好的局面。上下政通人和,他自然急需做出一番政绩来,这才不负陛下与朝廷所托。

陈恒也是洞察到这一点,才更想帮林伯父一把。

他言辞飒飒,将自己的方案和盘托出。

扬州的路,其实很好走。精美的衣物只是弥补丰富自家的商业内容,真正打开局面的,还是以金银首饰、香水等物为主,用更加时尚、新颖的设计和集中生产的低价模式,撬开青楼姑娘的钱包。

青楼姑娘每日都需要接客,本就是有十足的购买欲望和能力。而这些东西,扬州城内虽多有商铺,可都是单打独斗,只是些散兵游勇。

在陈恒的计划里,是把城西的织坊,打造成一个大雍朝的商贸城。让天下人只要想到买此类东西,就会想到扬州城西的织坊金银城。

听到这里,林如海心中虽然激动,面色还算正常。可林黛玉却是不由一红,这兄长,怎么对青楼之事如此熟悉。

陈恒也就是不知道,不然一定要说声老天作证,他这辈子就去过一次钓鱼巷,还是为了救被拐的孩子。

“那后面呢?”林如海十分感兴趣的继续问,陈恒对商业上的敏锐思路,对于女性心理的把握,都是他自身不具备的。

好在林如海向来思维敏捷,这些概念韦应宏或许要多想上几日,可他却是能一点就通。

“报纸。”陈恒在纸上继续写到,这才是扬州打赢这场战的关键。

青楼姑娘的购买力,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要走出去,还是需要报纸的宣传。

传媒,从来就是最锋利的一把刀。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做好宣传这一块,三金的东西也能卖到十金。

如今扬州的报铺,都已经在其他城里开设分店。通过它们,不停宣扬扬州物件的精美。

再以抛头露面的青楼姑娘为样板,改变世人的审美。通过她们的带头,形成一股新的时尚风气。

这里面有个技术难点,就是如何通过报纸惟妙惟肖的传播。

陈恒事先做过调查,知道从宋朝开始,出版的书籍上就常常出现插画之物。

而等到明朝万历年开始,所谓带插画的精装版之物,也是书商们割韭菜的首选办法。

技术上既然没有难关,只是费力费时。那给匠人足工钱,都能一一解决到位。

只要通过报纸密集的宣传轰炸,再借以扬州名满天下的名声,交通上的便利,城西的织坊自然能形为一条产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从诸天门开始 英伦文豪 重生之大俗人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 谁家顶流摆成这样? 重生之逆天富豪 巫师:这个猎魔人不务正业 狩猎仙魔 我的农场,不养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