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金军围城之时,城中百姓上下一心,自告奋勇,否则单凭王禀麾下那三千胜捷军,如何能挡住六万金军的猛攻?
然而,这次城中百姓的反应却极为冷淡。
几乎无人愿意守城。
忙活了一整天,最终也只招募了不到四百余人。
张孝纯心中咯噔一下,旋即升起一股无力感。
通判韩锦孙苦笑道:“张知府,城中百姓心向齐国,恨不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入城,如何会参与守城?况且,府衙中的胥吏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若非有王统制在,只怕早就囚杀吾等,向那齐国皇帝邀功了。”
此人祖父是赵宋名相韩琦,父亲韩忠彦也曾官至门下侍郎,添为宰相。
听出他语气中对韩桢的恭敬之意,张孝纯不可思议的看着他,质问道:“韩通判,你祖上乃大宋名相,数代食宋之禄,而今却想叛宋降齐不成?”
韩锦孙面色略显羞愧,小声劝道:“齐国一统天下,取宋而代之,乃大势所趋,天命不可违啊。”
张孝纯暂定截铁道:“大宋尚在,陛下尚在,本官绝不降伪齐。看在同朝为官多年的份儿上,今日这番话本官权当没听过,往后也休要再提!”
“唉!”
韩锦孙叹了口气,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目送他离去的背影,张孝纯嘴唇蠕动了几下。
他非蠢笨之人,又何尝不知赵宋已失天命。
近些日子,青州日报上刊登的南方战报,几乎三日一小捷,五日一大捷。
齐军势如破竹,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
开城受降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可正如他说的,大宋还在,陛下还在,他身为宋臣,就绝无投降的可能。
……
五日后。
韩桢率大军,进入太原府地界。
自雁门关一路南下,沿途县镇官员守军无不开城受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入城。
距离太原府五里,韩桢下令停军寨营,唤来仇牛问道:“太原府如何?”
仇牛答道:“回禀陛下,太原府依旧城门紧闭,城楼之上守备森严。”
“老九,随朕去看一看。”
韩桢招呼一声,架马直奔太原府而去。
老九闻声,立即率领百余玄甲军架马跟上。
盏茶的功夫,一行人来到太原城下。
高大的城墙之上,布满了刀劈火砍的痕迹,这是去岁完颜宗翰南下时,攻城所留。
韩桢正欲打马上前,下一刻,又立***住马缰。
嗖!
伴随着一道呼啸的破风声,一根粗壮如长枪的箭矢,自城楼之上激射而来。
箭矢插在距离韩桢五十步外的地面,深深扎入泥土之中。
后方的老九等亲卫吓了一跳,立马上前,将举起手中大盾,将韩桢牢牢护在中央。
这一箭,表明了守将的态度。
遥遥看了眼城楼,韩桢微微一笑,吩咐道:“回去。”
一路回到大军之中,在民夫和辅军的努力下,军营已经即将搭建完毕。
何灌迎上前,问道:“陛下,如何了?”
“差点死于三弓床弩之下。”
尽管韩桢说的轻描淡写,但却把何灌吓得够呛。
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没有受伤,何灌这才松了口气,旋即说道:“陛下万金之躯,往后莫要犯险。太原守将王禀与末将有些交()
情,不如让末将去劝降。”
“不必了。”
韩桢摆摆手,下令道:“明日午时攻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