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人才方面,刘备是真的不缺,只是缺乏更多中低层的人才。
毕竟各县县令/丞,县尉什么的,若是可以希望都换成自己人。
别的不说,那些买官上任的,肯定要找借口免职。
除非,除非人家虽然买官上位,却是有真才实学的……
奈何这样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于是接下来的三天,张和在城外的第一家书坊,就顺利落成。
有专门刻板的雕工,有专门调配油墨的工匠,以及操作和维护印刷机的工匠。
第一本装订成书的是《论语》,雕版还是张和晚上在家里雕的,否则哪能那么快?
“我宣布,这《论语》工坊里的每个人,都能分一本!”张和笑着说道。
“东家高义!”众人纷纷回应。
论语16000字上下,每卷竹简可写625字,就差不多要27卷,更别说抄书所需要的人力成本。
如今印刷下来,成本被压缩到30文,理论上100文可以出售,极端点卖60文都可以。
反正有这印刷机,完全可以走量。
这样一本书,拿回去给自家孩子启蒙,或者自己看,甚至作为传家宝都不错。
甚至趁着还没上市,以200文找个冤大头卖了,都能补贴一下家用。
“其他几本书的雕版也加快速度,还有,注意防火!”张和叮嘱了句,然后就离开了。
可想而知,这生意如果铺开,那么世家豪族是否得罪不知道,肯定得罪一大堆书商。
他们或许会选择在自己这里进货,或者干脆把技术偷走,然后自己也开印刷作坊。
还有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是把这里烧了。
这方面邹玉熟悉,就说这几个工匠,实际都已经是卖身为奴的。
卖身契在手里,谁也挖不走他们,一定程度避免技术外泄。
在工商领域,张和是直接放权,他的身份也不好牵扯太多。
邹玉在这方面的确是人才,张家的产业可以说迅速提升。
继续下去,原本还是平等合作的邹家,以后都要沦落到附庸的地位。
不缺钱的感觉很爽,作为一个穿越者,尤其是开了挂的穿越者,总会有许多奇思妙想。
这个时候没钱支持,那可就太无趣了。
“都过来看看,这可是我们的作坊印刷出来的第一本书!”回到家里,张和把三女都叫过来。
伏寿没有叫,不过蔡琰还是把她带出来。
迟早都是自己人,何必那么见外?
张和真只是照顾她几年,也不需要带到长安。
不如说,从伏寿过来长安开始,她‘想去洛阳住几年’的借口,已经不攻自破。
“恭喜夫君!”蔡琰对书最感兴趣,尤其那么一本,就涵盖整卷的《论语》。
以后看书,就没必要一册册的翻找,方便许多。
“说起来……”伏寿突然上前,“府君最近在为人才不足的问题烦恼?若是这样,小女请阿父写封信回琅琊,青徐两州的士人可不少。”
193本来编辑已经帮我解禁,没想到不到两小时又被封了。
可能有问题的那段已经删掉了,现在重新放了出来。没看的可以去看看。反正有没有那段也没什么。
作为今天读得不连贯的补偿,加更一章。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