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守文问道:“志安现在何处?”
孟志安是孟之经儿子,目前在京城就读大学,明年就毕业了。
去年暑假参加过一次科举,没中。
“志安在京师读大学。”孟之经沉声道。“明年毕业了吧。”
“是。”孟之经不明白秦守文为什么说这些。
“令尊孟老爷子,为大宋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灭金国,退蒙古,战西夏,镇中亚,可为我大宋第一战神。”
孟之经脸色傲然,一副当然的模样。
“但朝廷不能世袭,令志安这样的青年俊杰,还得屡屡参加科举,守文认为,这真是不公平。”
刷,孟之经脸色涨的通红,更是不可思议看着秦守文。
这话等于是在批评皇帝赵与芮的国策。
“孟叔叔像志安这个年纪,至少也是营指挥了吧?”
“孟老爷子在志安这個年纪,至少也是个统制了吧?”
“现在志安还在读书,将来志安的儿子到了这个年纪,岂不是也要再读书?”
“孟氏一代不如一代,孟叔叔您觉得公平吗?”
孟之经沉声道:“这是朝廷政策,不是我们议论的,大伙都是一样,自然是公平的。”
“但这-——是可以改变的——”秦守文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转身而去。
看着秦守文离开,他孟之经脑子里也一片混乱。
我们打下的江山,却不能世袭,这公平吗?孟之经再想想,古往今来,中原几千年历史,谁的江山不是这样的?
那个朝廷没有勋贵?
为何到了大宋皇帝赵与芮手上,就要一代不如一代?
这公平吗?
他阴沉着脸回以府上,进门就看到陶俊灰头土脸站在院子里。
“你怎么回来了?”孟之经大惊。
陶俊表情难看之际:“我出门就被人逮到了,让我回府,不要再到处跑。”
孟之经闭上眼睛,深深感觉到无力。
“要不要再想办法?”心腹何雄沉声问。
孟之经好一会没有说话,沉默了片刻后,他终于摇头:“先静观其变吧。”
“现在咱们什么也做不了,有时候做多了,反而会出错。”
明王赵绎可能想兵变夺权,孟之经想,现在他什么都不做,反而能保护自己。
一旦站赵绎对面,可能被杀,就算赵绎失败,他也可能先死。
一旦站赵绎这面,如果赵绎失败,他也会死。
与此这样,不能装聋作哑,反正是赵绎软禁我的,我什么也不做,不用犯错?——
三月二十八日。
马六甲海峡的某处炮台处。
谭聪站在瞭望台,台上有个巨大的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的海面。
他已经站这里半天了,终于,远处的海平面上,出现一艘宋军水师战船。
又过了会,看到第二艘。
再等会,没看到第三艘,谭聪暗暗松了口气。
还好,明王的船只有两艘。
如果明王真的带十几艘船,他拦是好,还是不拦好?
“齐知权有电报来了没有?”谭聪回头道。
“还没有。”
齐知权带着五艘快船,五百多水师去了万丹城(雅加达)。
按路程约两千里,一般四五天能到,算算时间,齐知权应该到了。
但为何还没有电报过来?
还有,按说明王的战船上,肯定有一艘会有电报的,但一直没有信号。
这也不是正常的,大宋不是每艘船都有电报,但藩王和地方大员出去的船,肯定会有。
他们一直联系明王,但都得不到回应,没有信号。
想到这里谭聪左右看看,低声问部下心腹:“派人先用小船靠近,上前看看有没有明王在。”
“诺。”
“让他们的船在那侧靠岸--”谭聪指了个方向。
那边炮台无数,船只靠岸的话,都在巨炮射程之内。
“诺。”
“亲兵们都带子弹没有?”
谭聪自己带了一队亲兵过来,全员35式步枪,还要求带子弹。
“都带了。”
“恩。”谭聪稍微放松了点。
他有心想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紧张,但不紧张也不可能,特别是顶头上司,严乐一天几个电报,让他小心。
大概半个小时不到,远处的两艘战船靠近马六甲海岸线,谭聪这边放了条小型快船靠近,先登了船。
没一会,有人在旗头向他们摇旗,谭聪再次松了口气,船上有明王,这就放心了。
两艘船很快被他们指引上岸。
谭聪带人去码头拜见明王。
赵绎阴沉着出现在码头,看到谭聪还冷笑:“谭指挥使什么意思,还派人先上船看看本王在不在?”
“末将不敢,只是奉命行事,要保护大王安全。”
“大王在不在船上,咱们岸边的警卫级别是不一样的。”
赵绎没再说什么:“我们休息下,给我们一些补给,还要尽快启程,往汉州,见我舅舅去。”
“诺。”谭聪也不敢多说什么。
二十八日晚上,赵绎的船经过马六甲,继续往汉州去。
在婆罗省的严乐也得到了谭聪的电报。
严乐脑子里马上出现附近的地图。
严乐常年在新马省和安南,婆罗,这几个省附近,附近的海图都在他脑子里装着。
严乐之前和赵祺呆在狮城(新加波)的。
后来想想赵绎的船队,不一定全部走马六甲,所以他又带着赵祺来到婆罗省。
这边大宋水师有两个大营,分别在婆罗省北,和西北。
严乐就和赵祺呆在西北大营,这边随时可以往西和东去,还能堵截来自巽他海峡,和万丹城的船。
他收到电报后,马上来向赵祺汇报:“明王的船队已经过了马六甲。”
“正常情况下,三到四天能到我们这边。”
“我已经让谭聪传话,说大王想见三弟,他应该会在这边登陆。”
“哼”赵祺冷哼,有点不高兴。
严乐执意防着赵绎,让他认为有挑拨兄弟之情的意思,最近对严乐还是不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