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双马,我看到有很多马。”逃回来使者肯定的道。
“他们有多少人马?”
“我不知道,我已经让阿让牧场集合一波人去查探,消息很快会回来的。”
“一人双马?”亦扎剌也在自言自语。
在这边他们蒙古人外出也很少一人双马,因为到处都有牧场可以换马。
一人双马的话,除非是从远处来的,难道真的是从官山来的?
宋军穿着蒙古衣服,使者又是在百步外看到,确实分不清对面是什么人。
唆鲁禾帖尼也没有慌,她向来镇定自若,拖雷死后,是她托起了整个家族,并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把忽必烈,阿里不哥,拨绰、末哥他们都叫来。”
唆鲁禾帖尼要把没有跟随蒙哥西征的儿子都叫过来,但他们并不是个个都在和林城内,有人甚至还打猎未归。
部下去叫人的同时,唆鲁禾帖尼问亦扎剌:“和林城建的如何,有什么地方能攻进来?”
亦扎剌立刻道:“城墙大部份都建好了,只有东门一段和瓮城还在建造中。”
宋军来的真太是时候了,唆鲁禾帖尼先建万安宫,然后再建和林城,现在和林城还有一段城墙没建好。
唆鲁禾帖尼点点头:“调动所有能战之士先上城墙,让工匠们加紧时间,如果来不及,先以大石和木料堵住这段,我一定要知道来者是谁,有多少人?”
唆鲁禾帖尼并没有像孟瑛预料的那样,集合兵马,匆匆出去迎战,她反而打算先守住和林城。
但和林城大小有限,目前附近两百里内有八万户蒙古牧民,近二十多万人,显然不可能全部撤进来。
更别说还有养着的几十万战马,上百万的牛羊。
两人正在商量,外面报告说忽必烈来了。
忽必烈做为唆鲁禾帖尼身前现在最大的儿子,已经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
忽必烈进来后,先站在一边静静听了会,很快便道:“咱们这么多人口和牛马羊,恐怕无法全部迁入城内?”
唆鲁禾帖尼非常果断:“附近就近先能迁的先迁进来,远处的派人通知他们暂且往更远的地方避。”
“对面应该是针对和林城和咱们来的。”唆鲁禾帖尼道:“只要牧民们逃远一些,定然无事。”
忽必烈却没这么想:“会不会是宋军?”
如果是宋军,按宋军以前和蒙古人的战斗习惯,那是见人就杀的。
当年蒙宋议和前,宋军在察合台的领地内到处横扫,见人就杀,给所有蒙古贵族留下了心理阴影,蒙古贵族们大部份同意议和,也有这个原因之一的。
唆鲁禾帖尼和亦扎剌也不知道啊,但想想不可能是宋军从东面来,那得走多少里,过多少蒙古的地盘,不可能一直没消息的。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匆匆跑进来,阿让牧场的人来了。
阿让牧场的集合了一百多人跑过去查看消息,先是遇到成队成队的哨骑,全是蒙古人打扮,他们试图上前查看清楚,问是谁的人马,但对方老远就开始和他们对射。
阿让牧场的人无法接近,接着又往后绕看,发现最少有数千蒙古骑兵。
当时阿让牧场的人几乎可以确定是蒙古人,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规模假扮的蒙古骑兵。
“敌军人马应该数万,外围全是骑兵哨骑,驱赶和射杀咱们的人,不让咱们靠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马,得冲进去。”来者汇报。
唆鲁禾帖尼和亦扎剌还在考虑什么,忽必烈道:“集合更多的人马往里冲,往前冲,是不是蒙古各部,打几轮就能知道,你们连来的都是什么人都看不出吗?”
亦扎剌想了想道:“我亲自去。”
阿让牧场是只小部族,很多蒙古贵族都不认识,如果是窝阔台的人马,只有亦扎剌过去,或许能认识。
此时天色已晚,忽必烈估计对方要么在晚上连夜行军,天黑前到这里,要么明天过来。
他拉住即将离开的亦扎剌:“我们能动员多少能战之士?”
亦扎剌道:“大概五六千。”
然后顿了下:“如果再征招一批十三四岁到十八岁的,应该还能征招数千。”
蒙古帝国开国之时,十四岁以上就能征招当兵,这些年国力越来越强,仆从军多了,征兵年纪也开始上升。
现在在外面打仗的,基本都是成年人。
等亦扎剌离开,忽必烈对母亲道:“请母亲(以后称呼什么不再用蒙古语了)下令,征召十四岁以上所有人上城,帮忙防守。”
“可以。”唆鲁禾帖尼点头。
忽必烈又道:“孩儿想带自己的五百人,再召集五百人,一千人在城外策应。”
说罢他抬头看向唆鲁禾帖尼。
唆鲁禾帖尼微微一愣。
忽必烈想在城外?
城外安排一支军队本来在战术上是说的通的,而且如果敌军围城,城外的人有机会逃出去。
忽必烈是想逃命,还是想帮助守城?
唆鲁禾帖尼想了想后,沉声道:“你把末哥,也速不带上。”
“是,母亲。”忽必烈长长舒了口气。
末哥是他九弟,也是唆鲁禾帖尼最疼爱的儿子,也速不都是他们最小妹妹,现在才十二岁。
忽必烈匆匆离开母亲的屋子,出来时遇到弟弟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向他打了个招呼,忽必烈都没空理他,阿里不哥不爽的白了他一眼。
唆鲁禾帖尼让阿里不哥去征招集合兵马,带着几个弟弟和领地里的那颜们分守城头各处。
母亲俩在商量时,忽必烈已经第一时间回到自己府上,他只是犹豫下,然后下令,家中所有人,都跟着他出城。
“发生什么事了?”妻子帖古伦问。
“你别管,马上带着家人跟我出城,金银细软都不要了。”忽必烈很敏感,总感觉东边来这么多人马不对劲。
为防万一,他决定带全家先避一避,反正随时还可以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