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全部变现。
其中《立功篇》对应着《永字八剑》;《立言篇》对应的是文气神韵;
那最后的《立德篇》呢?
通过仔细研读参详,陈晋得出一个名叫“道德钱”的概念。
之所以说是概念,皆因其获得的难度简直非人所想。
俗话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所谓“完人”,那就是圣人了。
只有品德高尚到极高的程度,才能成为圣人。
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陈晋自我感觉,自己算是个好人,但扪心自问,距离“思无邪”的境界还相差甚远,难以做不到。
立功练剑,立言写诗词文章,立德就是要言行如一,躬行践履。
其中难度不言而喻。
就说他这趟自动请缨来罗刹海洲上任当官,初衷亦非是来改造土人,带领这里的老百姓发家致富的。
他的出发点,本就是为了探讨发掘出《立德篇》。
此为私心。
大公无私,谈何容易?
私德与公德,两者还要合二为一,不存瑕疵……
难怪儒道千百年来的追求和宣扬,到了如今,往往虚有其表,甚至背道而驰了。
因为做不到,所以干脆只套了个皮,打着“仁义”的旗号,却来为非作歹,中饱私囊。
正如当初顾乐游说的“天下贪官污吏,哪个不是读书人”?
陈晋想得更多,更远,他想起了变质的江州文庙,那里的“圣人”是不是也因此而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从而导致各种妄想,狂想,而最终堕落腐化?
才变成了充满恶意的样子?
原来仙佛大道破碎,圣人之道,也是前程断折了的。
把《立德篇》的法门口诀读完熟记之后,陈晋不禁长长叹了口气。
要在这俗世浊流中当圣人,根本不可能。
倒不是说这《立德篇》就失去了意义,没了用处,在前期,与文庙结合,依然有着诸多实用的功效。
首要一个,正是敕神!
陈晋现学现用,开始尝试,而对象正是老师苏孝文。
敕神之权,十分重要,在俗世中,向来由朝廷把持,不容别人染指。
总之一句话,不得朝廷认可同意,那就是淫祀野神,不得进行祭祀供奉。
但有发现,必将铲除。
不过对于现在的乾朝,已然出现了失控的迹象,地方乱象丛生,俗神多如牛毛,争夺祭祀香火。
朝廷原本成立的巡捕司来进行管治,但随着巡捕司在与内厂的斗争中失败,这些事情就失去了控制,变得乱糟糟了。
天下大势,陈晋无力来管,眼下他要做的,是把老师敕神,让他彻底摆脱孤魂野鬼的状态,凝聚成鬼神相。
学了《立德篇》后,此事便不再难。
自家文庙,英灵入供,顺理成章。
难的是如何把老师的神像在现实世界中推出来,并被大众接受,给予香火祭拜。
第一步,陈晋把苏孝文的画像画出,交给老胡等工匠,挑选良木,雕刻成一尊神像;
第二步,陈晋亲力亲为,给老师的神像装脏开光,随后摆放进文庙中,立在圣人神像左侧;
第三步,陈晋给老师编撰故事,其实都是事实,以苏孝文在高州府教书育人的事迹为蓝本……
只可惜这里是罗刹海洲,而不是岭南,如果在岭南,该事迹故事会更好地被接受和传诵。
不过陈晋身为苏孝文的亲传弟子,亲身下场来给老师做宣传,以其现在的威望声名,效果卓著。
苏孝文的神位,稳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