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站在这个二层楼的前面,给直播间的观众介绍这个荣宝斋的历史:
“这个荣宝斋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办者是个南方人,最开始是一家南纸店。最初是由书画篆刻家挂笔单,这个店代客订购,俗称现在的代购,他们从中提成。”
——“天哥,什么叫挂笔单?”
——“是挂名的意思吗?”
叶天说:“笔单,就是以前的官话,类似于名家推荐,然后标价。”
——“所以这个荣宝斋其实是搞代购起家的?”
——“还挺时髦,跟现在那些个在国外搞代购的意思差不多吧?”
——“真是没想到啊,古代也有代购一说。”
“据说啊,那些个在这个原身叫松竹斋的地方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还在这里买笔墨纸砚,这么一来,这里就又多了一项收入。当时这个琉璃厂啊,南纸比较出名,而松竹斋从那个时候就是最有名的南纸店。南纸,各位知道吧?就是南方的笔墨纸砚,历来啊,这南方的土产名纸都是很受文人墨客欢迎的,比如徽省的宣纸啊,浙省的毛边纸,元书纸啊,川渝的国画纸,川连纸,闽省的玉扣纸。这些纸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被当代的书画家所喜爱。”
——“哇,天哥真是博学多才啊,要不是你说,我都不知道这个纸上面还有这么多学问呢。”
——“看天哥的直播真的是长见识,太长见识了。”
——“主播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啊。”
——“新来的,粉了粉了。”
叶天小时候学书法的时候,老师最先给他们普及的就是这个笔墨纸砚的文化,他也确实很喜欢,过了这么多年,当年老师讲过的东西还都记得一清二楚。
而且他也的确有一些这方面的天赋,以前叶天还觉得自己是不是穿错了时代,如果能让他穿到古代,说不定能成为一个书法家。
他继续说:“光是说起这笔墨纸砚,说一天都说不完,有机会吧,给你们讲讲这里面的文化。咱们先说这个荣宝斋。后来到了光绪二十年,店就改名了,那老板呢还专门请了一个经理经营这家店面,取名叫荣宝斋呢,取的是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寓意,各位看看这个荣宝斋的匾额,是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也曾经是个状元,叫陆润庠的人题的。后来,这里又发展出了一项绝技——木板水印,从那之后出现了很多复刻名家的作品,难辨真假。现如今的荣宝斋,被称为民间的故宫博物馆,当真是了不起啊。”
做古董收藏能做到这个水平,几乎已经是顶级的了。
给大家简单介绍完了这个荣宝斋的发展历程,叶天在门口举着手机支架,在门口拍了个自拍照,然后抬脚往里走去。
一进门,就看到了熟悉的背影。
李仁中也来了。
叶天走过去,问:“李老师?好巧啊,你怎么也在这儿?”
李仁中正在看一副字画,听到有人叫他,转过身来,他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叶天,也有些意外,走过去,拍了拍叶天的肩膀:“小叶!你是来买书画的?”
叶天指了指自己的手机。
李仁中一下就明白了:“哦,老本行,你可真敬业啊,过年期间都还在直播啊。你的粉丝一定很开心吧,别人都放假了,你也没歇着。”
叶天笑了笑:“反正也闲的无聊,我早上去对面的庙会逛了一圈,那里头还真有些逛头。我还看到了一件清朝皇宫里的戏服。”
李仁中:“嗯?庙会还有古董?”
“对啊,我也没想到,唱戏的那老爷子说是家里传下来的,人奶奶以前是给皇上唱戏的角儿,没想到吧,居然就这么穿着一件价值连城的戏服出来了。”
李仁中说:“也就是你眼力好,我估计啊,别的游客都未必能看出来。”
叶天笑了笑,算是默认,他又问:“李老师,你怎么来这里了?来进货吗?”
李仁中摇了摇头,说道:“我啊,也是过年期间没什么事,出来转转,这个地方,我常来,你来看看这幅画。”他指了指自己刚才在看的墙上挂的一副齐白石的贝叶草虫画儿。
直播间的人也顺着叶天的镜头看向了那幅画:
——“这个我认识,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欣赏过,这是齐白石的画儿。”
——“真的吗?齐白石的画就这么摆在这儿,让人欣赏?”
——“你没听天哥说吗,这个荣宝斋叫民间博物馆,应该就是真品陈列供大家看的吧?”
叶天走近那副画,用系统一扫:赝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