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最后一战
当所有人都期待中场休息的,两名球队的主教练都能对球队进行一些调整,让这场沉闷的比赛变得更好看一些时。
出乎意料的是,曾政和沃勒尔都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下半场开始后,不光人员上的安排和上半场一模一样,就连局势也大体相同。
对中国队来说,只是换个球门防守罢了。
而德国队员,依旧无计可施。
中场队员毫无威胁的远射,边路队员毫无威胁的传中,没有一个球能在十名防守队员的双层大巴下,对中国队球门构成有效的威胁。
这下子,球迷们反而看不懂了。
但是看台上那些球探、教练们,却都在频频点头。
对沃勒尔来说,不做出改变,反而比做出改变更难!
没错,局面上的确是很无趣。
但仔细想想,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大家辛辛苦苦闯入四强。
在这种情况下,谁愿意去冒险?
中国队踢成这样,已经是最为无奈之举。
而他沃勒尔的德国队,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再不济,去踢点球大战。
当年欧冠连扑三球的卡恩,不比一个值在中国国内踢过联赛的本土门将强?
“这场比赛,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好看。”
看台上,斯科拉里的球探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在开场发现谁都奈何不了对方后,双方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进球,而是避免如何被对手先进球。”
“基于这样的战术前提,然后再展开组织和进攻。”
“这是半决赛!谁都不愿意主动冒头,去给对方当活靶子!”
就像这位斯科拉里手下说的那样,毕竟是进入四强的球队。
与其说双方都不愿进攻,不如说双方谁都不愿意去打破这种局势。
当然,不是说维持这种局面,就肯定能笑到最后。
体育竞技,到最后一定会决出个赢家和输家。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球员的体能、配合、意志开始渐渐占据场上关键。
这样的比赛,只有时间,才能带来最大的转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曾政站在场边,脸上一副轻松模样。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此时正是中国队最难挺的时候。
德国队那边,场边一直有七八名队员排队热身。
中国队这边如果不考虑换守门员的话,就只有两个替补队员可以出战。
他要是沃勒尔,如果想要破局,绝对会利用这一点!
“这样的比赛对体能消耗佷大!”
另外一边,沃勒尔显然也早就发现了端倪。
经过半场思考后,他的的表情显然比上半场更为轻松。
“上场对阵南朝鲜,中国队几乎是把家底都打光了。”
“他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全力防守,除了战术要求以外,还有就是他们大多数都是进攻队员。”
沃勒尔轻松笑道,“再加上他们这些首发队员身上本就有伤。”
“要不了多久,肯定会出现第一个减员的!”
沃勒尔说的没错。
谢辉、邵加一、张晓瑞这些人,根本就不是防守的料。
在李伟风和范大将军都无法出场的情况下,郑志这个最为年轻的队员,承担起了中路防守重任。
几乎巴拉克每一次带球,郑志都会双眼集中在对方身上,随时准备冲上前堵抢眼。
这是曾政赛前交代过的。
但是,即便神如曾政,也不可能告诉他具体要怎么做。
球场上瞬息万变,很多时候曾政的声音到了,却已经晚了。
第49分钟,施奈德右路传中,博德已在后门柱包抄到位。
好在中国队中路人员过多,邵加一的铲球,及时抢先将球蹭出底线。
随后,诺伊维尔左路开出角球,博德在门前6米处甩头攻门,偏出了远门柱。
1分钟后,弗林斯又是从另外一边传后门柱。
球在空中,张晓瑞竟然冒了顶。
好在博德在吴成瑛紧逼下没有获得射门空间,皮球砸在了他的手臂上,被裁判吹了个手球。
“德国队似乎已经找到了中国队的第一个漏洞。”
这几次门前的精彩进攻,让解说员双眼一亮。
“这场比赛,中国队丧失了他们的空中优势.”
在沃勒尔的指挥下,高举高打的后点长传,渐渐成为了德国队统一的进攻方式。
你不是逼我边路传中么?
好,那我就传中给你看!
这种横跨大半个禁区的长传球,既让欧楚良难以出击,又可以造成中路几名防守队员的站位混乱。
而在后点的一对一中,人高马大的德国队员,显然能占据更多的进攻优势。
到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在全世界德国球迷的注视下,沃勒尔终于做出了换人调整。
年纪轻轻的克洛泽被换下,换上的是一名老将,名叫比埃尔霍夫。
这是一名1968年出生的德国老将。
身高一米九一,体重87公斤。
这样一座人型高塔往中国队禁区中一站,无论是接应还是转移,都显得轻松无比。
“小曾啊,德国队换上的这个前锋不一般啊!”迟上宾紧张道。
“比埃尔霍夫,目前在米兰效力,27岁才入选德国国家队,属于大器晚成的球员。”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这批德国队老迈,无人可用。”
“但不管怎样,人家比埃尔霍夫在米兰踢的数据不错。”
“他的头球能力,可不比克林斯曼差到哪里去。”
听到曾政的介绍,金迟两人都不吱声了。
半晌,金致阳才开口问道:“小曾啊,那我们”
“我们什么?”曾政笑呵呵的指着穿着工作人员服的范大将军,“让老范去防他就可以了,以老范的经验和身体素质,虽然没有比埃尔霍夫高,防住守他还是可以的。”
“小曾啊,你这不是开玩笑嘛!小范黄牌累积”
“那就是咯!”曾政双手一摊,“巧妇难言无米之炊,难不成你要让安琪上去当后卫啊!”
听到自己的名字,安琪连忙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
要是曾政真安排他上场防比埃尔霍夫,他说不定会下意识用手去接球。
要真发生那情况,这世界杯可真有的看的了。
听到曾政的解释,金迟二人也叹了口气。
确实,比赛踢了60分钟中国队还没丢球,这样的结果,已经足以向球迷交代了。
就像曾政说的那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比埃尔霍夫上场后,德国队的攻势又高出了一浪。
反观曾政,并没有做出什么战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