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丽听自己男人这么说,心里暖暖地,觉得天也没那么冷了。
王天孝想着家里没了吃的东西,便让李雅丽先歇着,他去镇上买点粮食回来。
本来要今天打算提前回单位,但眼下这个样子,他不可能离开。
回不回单位还要另说呢。
因为天太早,很多地方都没开门,王天孝又等了许久,待供销社粮油门市开门后买了一些玉米面和一瓶油,看到街道有人拉着醋桶卖醋,顺便买了一瓶。
西北人多半喜欢吃醋,吃面,凉拌菜都需要醋。这个年代的醋都是纯纯粮食酿造,闻起来就很香,吃起来更香。不像后世的醋都是勾兑而成,吃起来只有酸苦味。
他口袋里只有十几元钱,买不起白面,暂时只能用玉米面凑合。玉米面不是玉米榛子,而是直接磨成的面粉,吃起来很酸,偶尔吃还行,吃多了就一直反胃。
但也是没办法的事,玉米产量比小麦高,山村的地也不平整,有些地方积不住水,小麦收成太差,玉米和高粱,糜子相对产量高一些,也容易存活,成为人们的主食。
天亮后雪小了一些,但积雪依然很厚,王天孝很久没有用自行车带货物,一路上扭扭斜斜摔倒两次,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
刚拐进走向自家地炕院的小道,就远远听到尖锐的骂声。
很熟悉,正是余小凤。
这个吊死鬼莫非又在欺负妻子?
余小凤的两个眼角稍稍下垂,有点像聊斋里的吊死鬼,加上她平日里刻薄泼辣,村里人背地里都叫她吊死鬼。
他加紧速度,快速向家奔去。
远远地,看到崖边(就是地坑院上面的平地,靠近地坑院处,宛如一个悬崖。崖(ai))孤独地站着一个背影,手里推着个独轮小土车。
原来是岳父李万福。
李万福是个非常老实的老头,他不知自己祖籍哪里,很小的时候一路乞讨来到庆城,做了很久的长工,有幸认识本地一个姑娘,定居在庆城。
他口齿有点问题,性格又木讷,所以很少说话。王天孝前世和他也不是特别熟稔,沟通交流都非常少。
但他知道这个老人特别疼女儿。
尤其是命苦的大女儿李雅丽,临死前都还抓住李雅丽的手迟迟不愿意合眼。
或许是知道这个女儿的性子太善,怕她一辈子要吃亏,要受苦。
“我说二嫂,你快出来看看崖边上是谁,我怎么看像个要饭的呢?”
王天孝刚到崖边,就听到地坑院里余小凤尖刻的嗓子在吆喝。
岳父李万福怔怔地站在崖边,尴尬地不知如何是好。
“姨夫,你怎么来了。”
李万福看到女婿,总算舒口气,憨厚地笑笑:“我估摸着丽丽没有吃的和烧的了,给她送点。你啥时候回来的,天孝?”
“昨个半夜,你稍等等,我把车子停下去上来帮你推车。”
李万福伸头看看地坑院下面,有点怯场,“那我在这里等你。”
李万福根本不敢下王家的地炕院。
王家是方圆几十里出名的土匪,整个家族又大,几乎整个王家村多半的人都在家谱上。
王天孝的爷爷弟兄六个,到王天孝这代就变成三四十户,还不算爷爷的堂兄弟,扩充下来足足一两百户。
上辈子,岳父被母亲张美凤羞辱是要饭的,他就一直没有进过王家的门,即使每次来看女儿,也是在门外面说说话,偷偷塞点辛苦攒下的钱就回去了。
王天孝将自行车推下地炕院,余小凤立刻钻入她们家的窑洞,没敢再出来。
他看到妻子李雅丽坐在炕沿上默默垂泪,顿时心里一股怒火攻心。
姨夫和姨娘是方言,指的是岳父和岳母,但是妈妈的妹妹和姐姐也称为姨娘,反正就是这样,至于为何,老祖宗才知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