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轻声道:“我以为秦舞阳之死已经引起了秦人的警觉,这时候我应该表现的懦弱不语,让秦人认为我是无能之辈,这样他们就会放松警惕,不会过多的关注我。”
“但荆卿今日却示意我挺胸相对,一时锋芒毕露,让那蒙裕注意到我,这样下去不知是好是坏。”
荆轲闻言,摇着头笑道:“你这小子虽然聪慧,终归是缺少经验。我且问伱,秦舞阳死了,我让你作为副使入秦,对他人来讲,此事可不可疑?”
“可疑。”赵佗点头。
“那如果像你说的,你再表现的懦弱不堪,一看就不能承担副使的责任,我却让你做了副使,这事情又可不可疑?”
赵佗略微思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荆轲又说道:“你之前在韩南的事情上表现聪慧,一路行来做事也颇为机敏,车队里的人全都知晓。如果你突然面对秦人的时候却变得怯懦胆小,这前后对比起来,又可不可疑?”
赵佗懂了。
就像荆轲说的,他之前在韩南之事上表现的很机智,这事情所有人都是知道的,秦人只需一打听就会清楚。
他如果进了秦国,突然变成一个无能的胆小鬼,这相当于是人设崩塌了,形成一种反差感,一看就不正常。
反倒是他继续表现出少年人的聪慧和锋芒毕露,才能与前面的人设相适应,这样前后统一,才不会露出破绽。
毕竟,荆轲这种精明人,不可能会选择一个傻子胆小鬼作为副使,真那样做的话,只会让人怀疑这其中藏有猫腻。
见赵佗明悟,荆轲脸上露出笑容,他探过身子,伸手拍了拍赵佗的肩膀。温和的说道:“别担心,你只需要按我之前教你的说辞,定然没事。”
耳边传来房门关闭的声音,赵佗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屋外。
荆轲轻叹一声,放下手中握着的竹简。
他喜欢读书,每日都会夜读一卷。
别看荆轲是以游侠出名,但他骨子里其实是个读书人,少年时的梦想便是能匡扶国政,一展雄才。
他曾仗着一腔热血,谏言卫元君,欲以自身才学和剑术报效祖国。
但卫元君根本不理他。
荆轲知道,卫国必亡。
他从此周游列国。
他曾见识过齐王建统治下外表光鲜,内里早已朽坏不堪的齐国。
也曾在魏地行走,看过那摇摇欲坠,早已没了武卒雄风的大梁城。
亦曾在邯郸城的酒肆间高歌,听着赵女悲哀的吟唱,目睹昏庸的赵王自毁城墙。
最终在燕国,他找到了知音。
世间常言千里马难寻。
却不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士为知己者死。
荆轲,愿舍身报效。
此行艰难。
他希望,自己选的人,没有错。
……
赵佗向自己的房间走去。成为副使后,他就不用再和其他人挤营帐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单独房间。
房前站了一个人。
赵佗眼睛微眯,“横?”
横脸色有些发白,他瞪着赵佗。
“佗,你是从荆卿房里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