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此,古文学派的上层人物们也是一样的想法,基本统一了观念,包括郑玄和卢植在内。
虽然郑玄出身微寒,比刘备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他显然也不会站在那些真正的出身微寒的士子的角度上看问题。
为此,作为卢植的高徒和未来阀阅之家的领军人物,刘备就被安排到了高层会议上参与旁听,并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大家出谋划策。
很显然的,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刘备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他也是未来的阀阅之家开创者,一个实实在在的既得利益者,涿郡涿县刘氏注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阀阅之家。
搞垮了阀阅之家的名望和神圣性,对他刘玄德有什么好处?
所以刘备也被视作利益共同体的一份子,是会努力共同维护上层利益的优秀选手,完全没有被怀疑。
然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还就真的是刘备。
这群精英们唯一不曾想到的就是,刘备根本不在乎涿郡涿县刘氏是否能成为阀阅之家。
或者说,他非常讨厌垄断知识的阀阅之家,他压根儿就没打算在这条路上精耕细作。
获得这个意外之喜已经成为他营建属于自己的势力的一种方式,而并非长远规划,如果可能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摧毁五经十四家法的政治学术格局,将这一切推倒重来。
刘备的格局早就打开了,古文学派的上层人物们在格局上和刘备差的还真不是那么一点点距离,无论是格局还是行事手段,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古文学派的上层都犯了错误。
而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整个古文学派的上层,除了郑玄之外,都对刘备在古文学派内部的影响力认识不足。
这一点和他们的出身与成长环境脱不开干系。
可以说除了郑玄之外,大部分的古文学派的上层在出身上和成长经历上都和刘备有巨大的差异,包括他的老师卢植。
所以他们并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刘备在那些与他出身相近的古文学派基层年轻士人们的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郑玄和刘备的成长环境倒是颇为相似,都是出身自败落的官宦之家,不过郑玄家里人丁众多,父母兄长辛苦劳作,还让他过了一段脱产读书人的日子,使得郑玄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
与之相比,刘备家里败落的比较彻底,无法提供给他做脱产读书人的资源环境,所以论知识积累,除了上辈子带来的,还真就是十五岁以后加班加点补回来的。
尽管如此,郑玄也是切切实实吃过贫寒苦头的,并且也经历过求学到声名大噪再到万人追随的那个场景,他对此有一定的认知。
他很清楚刘备的微寒出身和他目前所达到的成就到底对古文学派的年轻人们有多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所以当初古文学派搞庆功大会的时候,他才大力支持刘备获得《左氏春秋》的一份传承。
他想要为古文学派的年轻士子们树立一根标杆,让他们觉得人人都有成为刘备的可能,以此聚拢人心,用“希望”这个最大的心理武器来抗衡今文学派切实掌握的珍贵政治资源。
这个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凝聚了人心,让古文学派内部出身微寒的年轻士子们对学派更具备信任感和期待感,也很大的提升了学派的凝聚力。
所以刘备就是古文学派最佳的对外宣传对象,是古文学派最优秀最成功的一次公关。
这次成功的公关使得古文学派在获得初步胜利之后迅速站稳了脚跟,巩固了胜利果实。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果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
就连郑玄也因为吃苦受罪不够、被歧视的不够而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
那就是广大年轻的出身微寒的士子们不可避免的对刘备产生了极强的个人崇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