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会谈,也不知道会谈论出个什么结果。”
袁绍很有几分想法的开口道:“玄德以为,袁氏和荀氏能够得到什么呢?”
“听老师的口风,应该是尚书台的职位,亦或是得到学派全力以赴的举荐,推荐袁公以三公位录尚书事,正式主掌朝政。”
刘备笑道:“不管怎么说,袁氏和荀氏都为此番吾辈之胜利立下大功,吾辈必然精诚团结,共克时坚,一同想方设法把今文学派彻底击溃。”
推动袁隗录尚书事?
古文学派居然打算这样做?
袁绍的心思骤然活泛起来了。
袁隗当前可是司徒的职位,但是没有录尚书事的司徒,就只是一个架子,等着被皇帝用天地异象罢黜而已。
但是一旦录了尚书事,位次如同宰辅,绝非寻常人等可以撼动,也就有了真正的实权,能够治理国政,一展胸中抱负,不会轻易被宦官、外戚势力所左右。
袁氏也将真正意义上可以名正言顺的发挥四世三公之家的庞大政治资源。
说不定可以一举统合朝政,将东汉帝国的中央权柄拿在手中。
东汉的党锢之祸中,宦官之所以有强大的实权,怼的士人难以招架,就是因为这一时期三公没有录尚书事,外戚废拉不堪,而尚书令又是宦官。
宦官利用尚书台在行政、司法、监察、治安方面的权势,对士人进行了多方面的蹂躏,使得士人苦不堪言。
尚书台是东汉国家的行政中枢,是实际上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因此人数很多,机构也不少,主要分为六个曹,颇似后世的六部。
东汉尚书台的六曹分别为三公曹,二千石曹,南、北主客曹,民曹、吏部曹、中都官曹,分别负责不一样的国家事务。
比如三公曹原先是负责监督三公的,但是因为三公权力式微,所以改为负责一年年尾的时候考课州郡事,判断州郡官员是否尽忠职守。
二千石曹原本负责管理州郡长官的事情,后来改为负责辞讼相关的事情。
中都官曹则负责水火盗贼事,掌管京师治安问题。
南北主客曹的职责差不多,都是负责少数民族蕃国朝聘接待之政令及护法驾之类的事情,所做的事情主要涉及外交。
民曹在西汉的时候负责吏民上书的事情,到了东汉则改为负责京城的土木工程。
吏部曹在刘宏之前还叫这个名字,但数年前被刘宏改称为选部,这个称呼也被接受,主要负责选举官吏的事情。
尚书台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三公和一部分中央大员有提名人选的资格,但是人选一般需要由尚书台复核,尚书台也能够参与进去。
除此之外,尚书台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可以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
不过尚书台权力虽然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就能方便皇帝亲自任命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
比如卢植就是因为能干事所以被刘宏安排到了尚书台里面办事,做他的救火队员。
可以说,这样一个机构谁能掌握,谁就能控制东汉帝国的中枢,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东汉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所以尽管三公受到尚书台的制约,但尚书台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不过三公有时也能被皇帝任命录尚书事,以士人的力量制衡宦官和外戚的力量,以此达到平衡状态。
借由操控这个机构,士人、外戚和宦官势力此消彼长,在不同时间段内不断的主宰着这个国家的中枢,群魔乱舞,带着东汉帝国朝着万劫不覆的深渊里一路绝尘而去。
所以一旦袁氏掌握了这个机构,叠加四世三公的巨大声望和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格局,必然能够把家族势力推向新的高峰。
到那时,他们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比赛规则制定者,拥有最终解释权,三位一体,那可真是无比美妙的局面!
在这个针对今文学派的党锢政策尚未废除的特殊时期,一旦被袁氏掌控了尚书台,今文学派的官员们就等着面对弹劾风暴吧!
袁绍忍不住开始畅想袁氏权倾天下的那个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