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次,李靖是立了大功的,没有他死守河东县和蒲津关,以一万六的兵力拖住八万叛军,杨铭的大军不会这么顺利过河。
渡河一旦受阻,那是要出天大的问题。
再加上他是杨铭的心腹,有杨铭托着往上推,将来论功的时候,不会小。
杨铭现在,很想给李靖锻炼的机会,最好能独领一军,但是上面那几个,李靖暂时都替代不了。
蒲津关,地方小,放不下这四万四千人,除了关城的两万人之外,剩下的都需要在周边寻找适合休整的地方。
这些人才是真的苦。
军械辎重还没运过来,晚上寒凉,就地取材草草搭建的营帐,也是四处漏风,只能多寻些枯草覆在身上,才能熬过河东夜里的风寒。
但是这样熬,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是晚秋,将士们可没有冬衣,能熬一天两天,熬不了三天四天,不然无需裴文安打过来,他们自己就废了。
裴文安就是料定如此,才会安心返回河东县,静等杨铭来攻。
昨晚的那场接触战,是在夜里,夜里打仗,真正死在敌军手里的,其实不多。
更多的是因为天黑,看不清脚下情况出的事,还有部分逃兵。
逃兵也不傻,事实上,逃兵都是小机灵鬼。
真正冲锋陷阵的时候,察觉到形势不利便跑路开溜,导致更大范围的溃逃,休整的时候,他们见到援军抵达,又想办法摸回来了,
杨素治军极严,早就下令各部清点人手,当时不在场的,一律归为阵亡。
等到逃兵们返回来的时候,阵亡名单上已经有了他们的名字,怎么搞?
杨素令手下亲信传令各部,所有逃兵,全部枭首示众,这一下,直接就杀了三千多人。
还有临阵退缩,延误军机者,全部处死。
一场大战下来,杨铭加上李靖部,总的减员在二万人左右,其中六千为伤兵,死亡数量为一万四千左右,大多伤亡都出在李靖方面。
这一万四千人当中,单单渡河,就减员了两千,逃兵加上军法处置的,又有四千人,全都是被杨素杀的。
当然了,杨素需要请示杨铭,才敢动手。
而杨铭也认为,军纪必须要严明,只有消除那些不稳定因素,才能让大军上下一心。
要么说杨素在军中被称为杨阎王呢,死在他手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这一次,这些处死的军士,都会算在杨铭头上。
战场上,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犯了军法,就是个死,一个京兆韦、一个河东柳的骠骑将军,杨素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砍了。
裴文安那边,更惨。
蒲津关是坚城,河东县好歹也是一郡首府,都不好打。
李靖大致估算,裴文安的减员情况应该三万人左右,减员,是指伤兵加上阵亡者,一般情况下,伤者要远远高于亡者,
裴文安撤军的时候,受伤的军士加上那些腿脚不快的,已经做了俘虏,差不多八千人,这些俘虏也被杨素杀了。
除此之外,扔在战场的尸体,略一清点,都有一万三往上,再加上裴文安打河东时候的伤亡数字,怎么算,加起来也要差不多有三万了。
当然,这些东西,杨素都不在乎,他只看重形势,只要形势在我,那么将多将寡,在他眼里是非常无所谓的事情。
这一点,也是让杨铭颇为惊讶。
他本以为,两军交战,一定是人数众者占优,但杨素完全是另一种观点。
在杨素看来,战场首重形势,次重时机把握,再者就是要不怕死。
历史上,杨素在一次与人交战前,曾询问麾下将士,谁愿意留守,谁愿意与我一起上阵杀敌,留守者出列。
当时站出来,愿意留守本地的,都被杨素给杀了.
还有一次,杨素与人决战,前锋军五千人,跟在屁股后面的督战队,也特么五千人,结果呢,硬是靠着前锋军的五千人,杀垮了敌军两万人马,督战队压根就没动手。
杨素到底是杀敌多,还是杀自己人多,一时也说不清楚,反正他这辈子,还没输过。
郭衍带着的人马,已经出发了。
杨明德中军在休整了一天后,探子来报,虞乡方向发现大军驻扎,以旗号估算,大约四五万人。
看样子杨素又猜对了,这支大军一定是乔钟葵部。
每次商讨军机大事,杨素都非常谨慎,并没有表露出丝毫对裴文安和乔钟葵的蔑视,虽然这俩人,实在有点名不见经传。
“长孙晟只要进入晋州,乱搅一通,晋阳方向的杨谅得到消息后,恐怕就会召裴文安与乔钟葵回师救援,”
杨素坐在一旁,慢条斯理道:“并州之兵,短时间内能征调的,最多十五万,裴文安他们已经带走一半,留在晋阳的,最多也就三万人了。”
杨铭心知,人家这个数据可不是瞎编的,整个并州地区军府分布,兵员数量,那都是有实数可查的,杨铭的大军中,有兵部的人跟着,早就将这些基础概况跟杨铭讲清楚了。
杨素又道:“杨谅必有两套方案,如果能顺利拿下蒲津关渡河,进入关中,当然是上策,此路行不通,他就会割据旧齐之地,与朝廷形成对峙局面,那样一来,天下将再次分裂。”
史万岁也在一旁点头道:“要不然他也不会分兵攻河南山东,他这是一开始就想好了,进不了关中做皇帝,也自封个皇帝当当,与关中分庭抗礼。”
杨铭道:“只要他舍不得离开晋阳,就注定会一败涂地。”
杨素闻言,点头赞赏道:“太平公有个好弟子啊。”
史万岁笑道:“越公不也有个好孙婿吗?”
两人相视大笑。
他们之间本来是有矛盾的,可是现如今,因为杨铭的关系,两人现在多少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今天就这一章了,要去外地走亲戚,没有时间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