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第六天的清晨,阵列式的射电望远镜停止了工作,收集到的数据被送往计算中心进行处理,这大概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对于徐川和南大的几位师兄来说,这一段时间无疑是很难熬的。
射电望远镜在过去四十八个小时内收集到的数据至关重要,一方面是全面的数据可以用来更加精准的精算出参数四的直径、质量、体积等各种信息。
以此来确定xu-weyl-berry计算方程是否有能力对遥远宇宙中的星辰进行精准的计算。
这对于天文界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能获取到遥远星辰更精确的数值,人们能依据它来推断出更多的信息。
比如恒星正处于生命的哪一阶段,是否足够稳定,周边是否有其他适于生存的星球,是否有其他的智慧种族等等。
此外,它对于基础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也有不小的影响。
科学进步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假说。在当今时代,很多理论高能,高磁场等极端条件下的实验才能够验证。
所以欧洲会建造巨大的粒子加速器lhc,但即使如此,依然很多问题无法在地球实验室完成。
而宇宙中很多天体物理现象,如脉冲星,超新星爆发,类星体吸积,自然的提供了极高能情况下的物理过程。
观测这些天文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检验理论。
无论是相对论、亦或者是量子理论,都有着大量需要天文现象才能论证的观点。
只不过这些东西对于目前的人类和科技进步发展来说,都太遥远了,这些东西都处于最顶尖的理论前沿,所以即便是发现了,短时间带给科技进步也没有多大。
这和数学物理很像,顶尖的数学物理都已经在研究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东西。
那些尖端的理论成果要转化成科研成果谁都不知道要多久。
甚至能否转变成科技成果都不知道。
这就有很多人会迷茫,这些理论数学物理天文,到底有什么用?
就好比买菜根本就用不到微积分一样,你现在能观测到参宿四的数据又能如何?能飞过去?
就好比当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时候,一度被人嫌弃认为是没用的废物一样。
但如果没有他的理论,这会人类恐怕还在烧煤烧开水用蒸汽机,如今的灯火璀璨,没有一个人能看到
这些工作总需要有人去做,理论和科技,总要有一个走在前面,而绝大部分时候,走在前沿的,是理论。
没有理论的前行,科技就无法进步。
或许今天看着没用的废物,在未来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会成为最重要的东西。
“川,川神,射电望远镜阵列的观测数据初步计算完成了。”
办公室中的,徐川正在对手中的xu-weyl-berry计算方程做完善,忽的,办公室的门被‘猛’的推开了,随即,一道带着喘息的声音在办公室中响起。
徐川眼前一亮,迅速起身,道:“数据呢。”
“刘轩师兄他们正在进行二次整理,我是过来提前通知你做好准备的,大概还需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徐川点头,道:“带我过去看看。”
到这会,他也没心情继续完善xu-weyl-berry计算方程了,这事随时可以做,但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关系到这次研究实验的成果。
清海天文观测站,徐川跟着给他报信的师兄来到了计算中心。
这里有一台小型超算,外面的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都会在这里进行处理,这次参宿四的观测数据自然会在这里处理。
只不过由计算机处理过一遍的数据,和他需要的数据还有一点的差距,这需要天文系的几位博士生师兄再进行处理一遍。
二次简化后的数据,才是他需要的。
“刘师兄,情况怎么样了。”徐川走到带队的刘轩师兄身后询问道。
显示屏前,刘轩抬头看了眼徐川,回道:“还在分析中,因为是第一次发现恒星的氢包层里面可能有一颗伴星这种天文现象,计算机里面没有对应的数据,无法做到确认,所以目前只能我们人工来一项项的核对异常数据。”
“你先坐一下,我弄完手上这个数据。”
回了一句后,他又将脑袋埋进了显示屏前。
徐川点了点头,微微俯身看向了桌上的显示屏,上面是一副副的曲线图和各种表格,以及各种记录着数据的天文单位。
这些东西他能看懂一些,之前为了转换xu-weyl-berry计算方程将其应用到天文学上时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恶补的。
毕竟xu-weyl-berry定理就算能计算恒星的信息,也需要特征值,边界值、渐进信息这些数据的。
而观测到的恒星数据,哪一些符合这些,都是需要经过验算核对的,不是说随便拿一种信息套进去就能随便算的。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计算中心中,南大的几位师兄和清海天文观测站的研究员一起二次计算简化着参数四的观测数据。
这一刻对于只能在一旁围观的徐川来说,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忽的,一个人影站了起来,激动的朝实验桌对面的刘轩大喊:
“刘师兄,我这边发现了相对异常数据,确认为观测辐射流量异常,和之前的第一组数据做过类似对比,疑似掺杂有伴星数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