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忍不住回头看向后面坐着的谢廖夫,那张年轻的面孔上依然坚毅,正在专注地紧盯着发射箱内的一举一动。
随着海水的加注长征十八号的浮力也不断增加,连接火箭底部的钢铁基座受力传感器一直在跳动,数字不断地缩小中。
从受到向下的一万五千多吨质量,到加注近三万吨海水后形成向上的一万吨浮力,钢铁基座的受力状况会变得完全相反,对基座本身和火箭都是一种考验。
不过火箭受到的浮力可比自身推力均匀得多,让人稍稍放心一些。
谢廖夫并不太过担心,至少发射前都有数個团队按照严格的质量监测体系进行过排查,绝不会像前联盟那样混乱。
“水位25米!”
“水位35米!”
“水位45米!”
20分钟比起想象中的快,凌晨5.48分,固定火箭底部基座传回的拉力数据超过了“100,000 kn”。
现在有一万吨的拉力要牵扯着火箭向上,并且依然在持续增加中。
这比预期早了一分多钟,佘院士愣了一下才意识到此时应该已经进入正式发射程序。
但其余工作人员都像程序一样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看到拉力数据达标后就发出了下一步指令:
“b区闸口开启,主机开始排气!”
发射箱内外都被海水浸没的下半部分外壁闸门也被激活,这些闸门比起上面的a区大得多,注水口数量也远远更多,所以在闸门被爆炸螺栓掀飞的一瞬间水流量就以之前两三倍的速度迅猛上升。
火箭芯一级底部的39台发动机也开始为点火做准备,燃料箱里的液氧先行通过涡轮泵流经管路后再从燃烧室排出,将里面的海水全部挤压出去,使发动机内部充满干净的纯氧。
至于四台固体助推器的燃烧室则无需如此,它里面的复合推进剂自带氧化剂,只需点火即可。
芯一级底部因为大量纯氧的强制排出冒出数不清的气泡,水底的摄像机再也不看到任何有价值的影像,不过这不重要,它的寿命只剩下以秒计数的时间了。
5点53分,约3万7千吨海水已经涌进了发射箱内,长征十八号所受浮力超过2万吨,发射操作员面前的屏幕提前15秒告警,表示基座与箭体承受能力已经接近设计上限,飞控计算机已经准备点火断开链接,可以进行倒数了。
“10,9,8,7,6,5,4,3,两,幺,点火!”
实际上在倒计时数到6的时候芯一级的39台发动机就开始按顺序点火,一台台发动机非常顺利地在充氧的环境中点火成功,但监视器看到的只是突然猛增的海量白色气泡。
于此同时连接火箭与钢铁基座的爆炸螺栓也通电激活,长征十八号彻底与发射箱失去了连接。
倒计时归零的时候39台发动机终于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全部点火成功,节流阀开启到45%,但此时火箭已经在比自身推力还要强大的浮力下上升了约20米,并且因为依然疯狂涌入的海水在继续加速。
一直到火箭底部从水平面下180米上升到水下10米的时候,芯级的液体发动机才将节流阀迅速增大到100%,同时四枚固体助推器点火,当火箭完全跃出水面后,22000吨推力已经完全释放了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