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一块晶片重量1克,500万枚晶片也才5吨重量,让近地轨道恰好执行任务的空天飞机捎下去就行,运输费用反而很低。
就按照一年每周一运输次计算那也是2.6亿枚芯片,应付高端产能完全足够。
所以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前期建设环节,需要在月球上投入巨资建立从提取原材料到制造高纯度硅棒的全套设施,以及同样大规模的配套化工原料工厂。
要不要单独为了芯片搞这些,那就值得商榷了。
但现在的情况是联合矿业打算在月球上大兴基建搞矿石冶炼,哪怕也简化了许多程序,但依然需要相当的配套工厂和基础设施,在这些基础上“顺带”搞一下芯片厂建设显得就远远没那么夸张了。
化工厂的兼容性是极高的,基本能够生产各行各业所需的原料,冶炼厂还能提供钢铁,三酸两碱、钢铁、电力就是工业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干什么都不是从头开始。
但这依然需要极大的投资规模,还需要联合矿业的钢联生产基地前期就要考虑到为芯片生产提供支持,在还没有特别强烈信心搞太空芯片厂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太容易。
哪怕前景再美好,航发委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为量产做那么多准备工作。
行吧……
林炬在心中赞叹一句潘永南真是找对了人,对于别人来说这可能是一次既冒险又巨大的投入,但他可不这么认为。
一座钢铁-稀有金属冶炼基地、一座可能的高科技芯片工厂,这极其符合新远努力往太空中走出去的战略。
潘永南说完这些后就很紧张地等待着回复,实际上他也不过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被拒绝了也不稀奇。
“可以。”
林炬干脆利落的回答让他几乎以为听错了,然后就见前者继续说道:
“新远可以投资这个计划来加速芯片项目,不过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他把视线转向旁听的王民江眨眨眼,后者很快领会了其中的意思。
王民江:“潘教授,你们现在的研究还是硅基芯片吧?我们正在开发原生支持三进制的碳化硅芯片,请您也在研究中加入这个方向,黄河半导体会极力配合。”
潘永南看了看默认的林炬,几乎没有迟疑地就答应下来。
“这当然可以,但恐怕会涉及到贵公司的一部分技术机密,而且碳化硅半导体应用时间并不短,但先进制程现在才刚刚开始,进度恐怕没有那么快。”
“没有关系,我们等得起,也愿意出钱。”
林炬态度坚决地指了指王民江:
“黄河半导体和我们一起投资,至少也有1000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