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大人的这份心思,还真是体贴。
宣绿华见谢贵嫔看着手里的那张发黄的纸出神,便笑问道:“娘娘手里这是什么?莫非是张一万两的飞钱不成?”
谢贵嫔脸红了:“这是我当年卖进上官家的卖身契,上面有好几个字都看不懂,你帮我瞧瞧?”
这是宣绿华第一次真正见到卖身契,她连忙接了过来。这张契文已经发脆发黄了,可见已有多年,只是保存得还是十分完整。
“立出舍书。某县某村亲母谢门朱氏,今因年岁不丰,家贫无所依,将次女谢二女,年八岁,生于十一月廿八日,辰时建生,情愿入朱阳县上官府中,终身为奴,任凭教训。倘若山水不测,各从天命。两边情愿,各无悔,永远存照。当付身价银十两正。恐后无凭,立此并照。”
宣绿华念与了谢贵嫔听,谢贵嫔点头道:“是了,我就是八岁那年被卖到了上官家的,这是个卖身的死契,一辈子都是家奴了。”
“可是,娘娘你已经是贵嫔了啊?”宣绿华不解。
“这就是上官大人的好意,其实,有没有这个卖身契,都是一样的。”谢贵嫔说道。
当年,谢家把次女卖给了上官家在朱阳的老宅子,这是个终身契,所幸谢氏做了上官家小姐上官朝云的贴身丫鬟,总是寻常人家的小姐,也比不上她,后来上官朝云嫁了陇川王,谢氏也作为陪嫁丫头,进了王府。
此后,谢氏又成了妾室,皇上登基封了贵嫔,那张卖身契也就不了了之,上官大人怕谢贵嫔吃心,便一直不提此事。
可是宫中和民间始终有些眼皮子浅的人,拿着谢贵嫔的奴婢身份说事,冷嘲热讽,而谢贵嫔自己心里也藏着一个疙瘩解不开,上官大人焉能不知?于是,便趁着这次嫔妃家眷觐见的名头,把当年的卖身契还给了谢贵嫔,希望她能打开心结。
宣绿华看着上面写着贵嫔的生辰和籍贯,便道:“既然娘娘的母亲和出生地都有,那可以去找找当年的亲人啊!”
谢贵嫔摇摇头:“不中用的!皇上登基后,上官大人的确去过我的家乡,帮我寻访亲人,只是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已经不在了,后来也就算了。”
“不在了?”宣绿华很诧异。
“是啊!先是藩王作乱,战火打了过去,后来固特人偷袭,又是烧杀掳掠的,再加上此后有两年饥荒,家中人饿死的饿死,逃跑的逃跑,老房子都塌了,一个人都没了。”谢贵嫔黯然道。
宣绿华的心里一下子灰暗下来了,她想起了她原来的那个家,父母家人给了她太多的寒心,家的温暖?几乎是不存在的。她有了和谢贵嫔同病相怜的感觉。只是,此刻,谢贵嫔最需要的,不是两个人一起哀叹命运无常,而是振作起来,好好活着。
宣绿华强笑着,说道:“虽然娘娘的家人都不在了,其实,妹妹倒觉得,上官大人和皇后娘娘其实是很体恤娘娘的,看看今日的节礼,还有这张契文,可见是用心的,娘娘有这样的家人,就算明日里不得见面,心在,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