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洁无语又绝望地闭了闭眼睛,她最不想的就是和林瑎单独相处,这段时间她其实是有刻意躲着林瑎的,美术社的社团教室就在音乐社隔壁,为此她已经有段时间没参加社团活动了。
在那件事发生之前,跟学校的很多女生一样,小洁也会有意无意的想要和林瑎接触,尤其是美术社就在音乐社隔壁,小洁还为此得天独厚的的条件而小小窃喜过。
和林瑎见面时的打招呼,听到隐约从音乐社传来的、只有林瑎弹奏出的独特且悠扬的钢琴声,两个社团成员之间互相分享零食,饮料,一起布置学校的活动,每次她都会把和林瑎的见面机会当做一次又一次小小的白日梦。
林瑎是不同于同龄男孩子的男孩子;他是帅气且体面的,总是穿着崭新的衣服,身上有着若隐若现好闻的味道。他是温柔的,脸上总是带着浅浅的微笑,对所有人彬彬有礼,对于朋友的请求总是耐心的帮忙。
他是稳重且有能力的,他总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赛时的大事小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业,音乐社和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代表学校接待名人、领导时表现的自然得体,不卑不亢。
优雅二字仿佛已经淌入了他的血液当中,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在人群中,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好看的就像是画中的人走入了现实。可他也是充满了距离感的,他从没有表现出任何刻意的行为,但所有人都是知道的,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走进他的生活。林瑎是介于男人和男孩之间,最独特的存在。
虽然音乐社和美术社经常一起玩,互相串门,她也有意无意的想要多看看林瑎,但小洁从来不敢奢望她能和林瑎有更多、更深入的交集,她把那小小的白日梦埋藏于心底,只要能经常看的到林瑎就足够了。可生活并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它有时会给你惊吓,有时也会给你惊喜。
小洁是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她会和林瑎成为朋友的。
那是开学的第二学期,叁月也是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庆月,老师和学生会给各个文艺社团下派了任务,其中美术社的任务是最多的,因为他们需要布置校园,每到叁月份,美术社基本上都是留校到最后的。那天是周四,学校到了周五就很少有课了,许多人早早下了课,或出去玩,或约会,或在寝室睡觉。
美术社也是一样的,只是大家都为了一份共同的爱好和信念,还是愿意多坚持了一下。但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美术社的每一个人都有事,一会儿走一个,一会儿走一个,最后只剩下了小洁。
小洁一个人从下午忙到太阳落山,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可她并不在意,她享受创作的过程。正在她埋头创作时,突然她听到了隔壁音乐社传来了一阵钢琴声,她看向窗外天已经黑了。
“谁还在呢?”
小洁暗自心想。
她停下了手边的动作听了一会儿:“这不是林瑎的琴声吗?他这会儿不回家还在学校干嘛?”
正想着,音乐声戛然而止,接着是敲门声。
“请进。”小洁回应道。
“不好意思,我看美术社灯还亮着,所以就。。。。。。”
林瑎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小洁看着他,突然叫到:“哎呀!你的手流血了!”
“是的,请问你有创可贴吗?我的指甲断了。”
林瑎露出一丝苦笑。
“有的有的,我们这里一大堆,我们还有急救包呢,你进来坐啊,我帮你包扎。”
一边说着,小洁一边快速起身开始翻找。找到了急救包,她拿着碘伏和创可贴来到了林瑎身边。“来,你手抬一下我看看。”
小洁轻轻的托起林瑎受伤的手,仔细检查着:“还好还好,只是指甲断了一点点,擦擦碘伏就好了。”
“嗯,好。”
林瑎小声回应。
“我要开始擦喽,可能会有点痛,你忍耐一下。”
“好。”
小洁一只手托着林瑎受伤的手,另一只手小心的擦拭着伤口,清理完,小洁往伤口处贴了个创可贴。
“不好意思啊,我们只有这种有点弱智的创可贴,你先凑合一下吧。”
创可贴上有好多的小熊。
“哈哈没有没有,我觉得很可爱。”
林瑎笑笑说。
“嗯,我没有弄疼你吧?”
小洁小心的问。
“没有,我只觉得痒痒的,谢谢你,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没事儿,我们社的人手经常受伤,帮忙包扎是家常便饭啦。可你的手是弹钢琴的手,很重要的,你以后要小心啊。”
“好的,我知道了。”
回应道。
啊,他真的好帅啊,小洁心想。
这时,小洁注意到了林瑎偏移的目光,她随着林瑎的目光看去,停留在了亮亮给她留的面包和奶茶上。
“那个,你饿了吗?你吃呀,没关系的。”
说着,小洁拿起面包和奶茶就往林瑎的手里塞。
“不好意思。。。。。。”
林瑎不好意思的笑笑。
“哎呀,没关系的,你不要总这么客气啦,我们的东西你随便吃哈。”
“好,谢谢。”
小洁朝林瑎笑笑,也拿了一个面包,一边拆包装纸,一边问林瑎:“你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呢?”
“那你呢?”
林瑎没有回答,反而反问道。
小洁也并没有多想,她答道:“我要布置校庆呀,社长说每次校庆就我们社的活儿最多。”
一边说着,一边帮林瑎扎开了奶茶。
“现在怎么只有你一个人了呢?”
“他们都有约啦,约会的约会,出去玩的出去玩,就我一个人没事,那就多做一点啦。”
“这样啊。”
“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你怎么这么晚还一个人在学校呢?”
小洁问道。
“嗯。。。。。。我在练琴。”
“你怎么不回家练呢?”
“我觉得在这里练习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