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刚开始,阮雨收到一个剧本,发货地址是李正文的工作室。
李念大咧咧地跟他一起读,“都寄到家里来了,就说明我也可以看。”实话实说,他不希望阮雨再接李正文的戏。李导的代表作无一例外地苦大仇深,近些年尤其如此。这人大概没有什么喜剧天分。
这个故事却完全不是李正文的风格:没有密集的叙事,没有宏大的阴谋,没有无声的硝烟,没有华丽的剑锋或者冰冷的枪械,没有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甚至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讲述了一个青年和他的母亲,琐碎而平淡的生活。
没多久电话追过来,原来这回是王琦挑大梁当导演,李正文只做监制。电话里的声音严肃而真挚:“我觉得这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毕业论文,希望你能帮个忙。一切都准备好了,等你有档期就可以开拍。”
李念暗叫不好,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阮雨肯定会答应。
“好的,”果然,阮雨应下,“我去跟樊姐商量一下。”
李念凑到话筒边哼哼:“您完整剧本直接寄过来就不怕泄露吗?”
“没事,这是改编的故事,剧情没多大变动。”
开拍之前,阮雨抓紧零碎的时间,看完了原着《乐园》。
剧本基本保留了主线剧情,只是把故事发生的地点从小县城换成了B市。
这次的主角也常被称作“小林”,全名林乐,跟母亲两人住在市中心的平房里。算是B市的原住民,却没能赶上拆迁的红利,在价值连城的地段儿守着一文不值的屋子。但还好有这屋子,他才能出去“闯荡”一圈又回来,缩回母亲身边“啃老”。夏天潮,冬天冷,没有独立卫浴,最大的可取之处是有一片楼顶,晾晒衣服之余还被他充作画室。完成的画没有一幅卖出去,统统堆在本就狭窄的屋子里。
正式开拍之后,李监制很少去片场,但王琦明显地保留了李正文式的导演风格。
不过比起气质冷硬的李正文,大概是因为王琦看起来更好亲近,阮雨终于问出了那个问题:“我现在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演戏。我的状态……能算是在表演吗?”
一如既往,要跟上导演的节奏,他只能选择放弃思考。背熟的台词能脱口而出,表情、眼神、肢体语言……这些能依托的就只有直觉。
王琦推了推眼镜,片刻间组织好语言给出答案:“情绪是很宝贵的东西,用自己的情绪去丰满人物是很伟大是事情。就像画家画画,作家写作,就像你唱歌,都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演绎作品。现在角色就是你的作品,就是你的歌,所以这当然是表演。你要相信,你真的很有天分。”
拍摄进展过半。阮雨没住酒店,一直是回家休息,即便这样也不是每天都能见到李念。在脑子里顺了一遍李念的行程,今晚要是能录完节目,明天就可以休息一天。
深夜,李念回到家,小心翼翼地洗漱完爬上床,被早该熟睡的人一把抱住。“明天的拍摄……你有时间去探班吗?”
“嗯?当然!”李念没问原因。
阮雨的担忧说起来有些失礼。明天要拍床戏,他怕自己面对女演员的身体会感到恶心。要是没控制好在片场失态,有李念在附近,他可以更快地稳住情绪。他不想让大家难堪。
围绕童年创伤开展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阮雨不确定这是否足以支撑自己去面对一具几近赤裸的躯体。
人工制造的温暖光线从破旧的窗户洒进室内,照亮空气里漂浮的灰尘。
母亲出去上班,家里只有林乐和他新认识的女孩儿。他和其它几位同样落魄的“文艺青年”抱团取暖,搞文学的、搞音乐的、像他这样画画的、还有不知道干什么的……总归都是些失意的家伙,指望着哪天哪人突然出名,能捎带着剩下几位一起“升天”。这么一群人,偶尔也能吸引到一些目光,这个女孩儿就是这么“坠网”的。
林乐自然没钱出去开房,只能把人领到家里,收拾出自己那张单人床。
女孩儿推挤着饱满、雪白的胸脯,涌到他眼前。在灰蒙蒙的一切里,仿佛带着光晕,让人睁不开眼,却又移不开目光。林乐感到温暖的柔软,鼻尖萦绕着一缕乳香……
这大概不是阮雨的幻想。女演员的孩子刚满一岁,或许她的哺乳期还没有完全结束。
这种尺度的戏,李念这种闲杂人等自然不能旁观。没等多久,人们陆陆续续从房间里撤出来。走在最后的阮雨脸红得快要滴血,除此之外一切如常。
晚上两人一起回家,李念问起阮雨的感受。
“意外的放松,整个过程都非常……温情。我感觉琦姐想要表现的东西跟情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