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昭坐在桌前盘算着接下来该怎么再推一把皇帝,好让他能派安阳公主出去断案,只要成惯例就好办了,她就能慢慢撕开口子。
正在她思索的时候,东宫的侍卫神色凝重的小跑了进来,手上还拿着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殿下!幽州急递!”
“快!”姚元昭让颜钟玉赶快给她拿来,拆开火漆后,姚元昭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呵斥道:“岂有此理!”
“陛下那边有送去吗?”姚元昭一边怒喝,一边起身,迈着步子就往宣政殿赶。
“回殿下的话,有。”侍卫立刻回道。
“速速备马!”姚元昭心中焦急,军情如火,一刻也耽误不得,等她赶到宣政殿时,里面已经站满了大臣。
“见过父亲。”姚元昭再急也要给皇帝行礼。
“起来说话。”皇帝也是面色凝重,他看着底下站着的群臣,眉头都皱成了一团。
“陛下,时隔三十年,高句丽再次犯边,应是有备而来。”兵部尚书手上的笏板都快被他捏折了。
“诸位爱卿,高句丽休养生息了三十年,我大周又何尝不是,幽州都护府的探子有报,此次高句丽突然犯边是他们的护国大将军刚刚换成了一个年轻的,急于建功给自己制造声望,我们大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幽州竖立边防,耗死他们。”皇帝看了一眼姚元昭,他们又何尝不是刚经历了一场动荡,姚元昭刚刚坐上太子的位置,根基还不稳,他得为了儿子好好盘算。
“父亲,诸位大人,我虽年幼,但幽州是我为燕王时的封地,幽州的风土我比在座的大多数都要清楚,高句丽虽是弹丸之地,但几乎全民皆兵,甚是剽悍,加之高句丽苦寒,物资匮乏,一旦出兵必定会不顾一切撕开我们的防线抢夺民财。”姚元昭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一个柱国打断了。
“太子殿下这是怕了?长他人威风,灭自己锐气。”老柱国对姚元昭的话很不满意。
“老柱国稍安勿躁,正是因为我了解高句丽人的脾气才会这么说,我们要做的不是防守,而是主动出击,以雷霆之势,彻底碾碎高句丽的不臣之心。”姚元昭的声音平静,但隐隐透着杀气,叫人侧目。
“太子殿下,这怕是不妥,前朝昏君便是一意孤行攻打高句丽,葬送了基业。”大理寺卿之前见识过姚元昭的本事,对她很是佩服,但毕竟年轻气盛,出兵不是儿戏。
“大人请听我一言,前朝覆灭不仅仅是昏君攻打高句丽,在出兵高句丽之前就已有亡国之兆,昏君贪图享乐广招民夫修建大兴皇宫,开凿运河,已然透支了国力,而我大周建国以来与民休息,国立富强,四海归心,我的父亲更是天纵明君,一桩桩一件件都与当年的前朝不可同日而语。”姚元昭一席话说完,朝堂都寂静了下来,大臣们纷纷看向高坐在上的皇帝,等待他的回应。
皇帝站起身,一步步走到了姚元昭身边,用赞许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儿说得好,诸卿还有什么要问的?”
“殿下,恕臣无礼。”开口的是教导姚元昭习武的老师李神通:“殿下言之凿凿,是否心中已有了对策?”
“我做了十三年的燕王,这些年有空时就常与身边人商讨如何应对高句丽,在一起磋商的时候,我发现高句丽有刻意引导中原军队采取防守战术。”姚元昭停顿了一下,示意颜钟玉将舆图拿出来,颜钟玉从手中大大的木盒里拿出了一张折叠起来的羊皮地图铺在地上。
姚元昭拔出随身的佩剑指着高句丽和幽州接壤的地方:“诸位大人可能不知,幽州苦寒,每年的一半时间都是冬日,我军多为中原人,很难适应那边的气候,越是拖延,便越是对我军不利,到了冬日,我军在高句丽人看来就是待宰的羔羊。”
“那你觉得该如何?”皇帝没想到自己封姚元昭做燕王还有这个意外之喜,看来就算她做不了太子到了封地也会狠狠给高句丽人一击。
“坚壁清野,斩草除根。”姚元昭简单八个字让皇帝的眼睛亮了起来。
“不错,诸位柱国觉得如何?”皇帝本就是打仗出身,在姚元昭说出自己的观点后便在脑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想法。
“太子殿下所言确实很有想法,只是仍有诸多细节需要推敲。”李神通在心里默默夸奖起了这个弟子,谁能想到那个怯懦的幼儿如今已经初现帝王气度了呢。
“臣也觉得此法可行。”几个柱国小声交流后,也表达了对姚元昭想法的认可。
皇帝见诸位大臣都决意要主动出击了,他快步走上丹陛,声音中满是不容抗拒的威严:“朕要御驾亲征,毕其功于一役,成万世基业。”
平地惊雷,这下不光是朝臣,姚元昭也吓了一跳,大殿里瞬间就扑簌簌跪了一地,劝谏皇帝不能御驾亲征。
“父亲万乘之躯,是万民心之所向,不可轻易出征啊。”姚元昭是真的不想让皇帝御驾亲征。
“朕意已决,诸卿还是商讨如何讨伐高句丽吧。”皇帝依旧不同意,他目光坚定。
朝臣们这下哪还有心思商量怎么打仗啊,一个个就差跪在皇帝靴子前面求他不要上战场了,皇帝哪有这么容易就放弃自己的决定,满殿的人僵持了一上午都没有结果,最后皇帝强行结束了朝议。
姚元昭在皇帝和朝臣们争执的时候察觉到了皇帝在隐瞒什么,她放心不下,在同诸位大臣道别后又带着颜钟玉重新折了回去。
刚进门,姚元昭就看到皇帝站在留在地上的舆图前面深思。
“父亲。”姚元昭走到皇帝身边。
皇帝毫不意外姚元昭会去而复返:“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御驾亲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