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小公公跟这明黄服饰少年说道:“这几位就是太子殿下的伴读,明日起随殿下一起到崇华殿听学!”
太子誉一个一个看过去,太高,太矮,太胖。
太子在第五个少年面前停下来,只有他看起来跟自己身量差不太多。
太子誉前后左右地围着转了三圈,都是亲王世子,都穿紫色,只有他穿起来格外好看,净秀清朗,奕奕不凡。
太子誉见他比自己高半头,想来岁数也应该差得不多,问道:“你是哪家的世子?”
“禀太子殿下,臣,端亲王世子。”
“九王叔!我记得他,号称武北九阎王!是不是?”
“正……是。”世子一时不知道对这个称号应该坦然承认,还是谦虚否认。
“你多大?”
“禀太子殿下,臣今年正及教数之年。”
太子誉点点头道:“嗯,只长我一岁。那你叫什么?”
“禀太子殿下,臣名字要避太子殿下名讳不便说,臣还有个号青玄。”
“你为何有青玄这样的号?”
“禀太子殿下,臣年幼时体弱,有云游道人至府门前,说让我入观修行直至弱冠……”
端王世子原本名字是单字一个玉。
之后才得知当今太子名字里也有一个誉字,音同字不同,当避太子名讳,便改叫世子玄。
太子也不管还站了一院子的人,跟世子问起来没完没了,解释完名字,太子又问:“那你幼时都在道观里住?”
“禀太子殿下,臣只在观中住了一年,家母不舍,将臣和师父都接回府中。”
“嗯,那你可识字?”
“禀太子殿下,识得一些。在家时,是师父住在家中教导。”
“道士师父?有趣。那,道士教你些什么?”太子誉好奇。
世子朗声道:“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太子誉从没听过,高兴道:“好,太好了,听学时,你跟我做伴!就坐我旁边!”
“是!”
“你不要叫我太子殿下了,一句一个,听得人头晕。我名字里的‘誉’字,是‘誉名美也’的誉。父皇母后都叫我誉儿,你年长我一岁,便也叫我誉儿吧!”
一旁的公公听到这里,刚要上来阻拦。世子玄已经跪下道:“臣不敢,不合礼数!”
太子誉把他扶起来,“我偏不,我今日就看你顺眼。”
太子誉一挥手,“让他们四个都下去吧。”
“世子玄,你随我来,我屋子有笔墨纸砚,写你的名字给我看看。是哪几个字。”
“是。”
五年间,太子誉无论是读书射猎,巡视出游,都有端亲王世子每日相伴。
这日,世子玄正陪太子誉在殿内对弈。
太子誉:“玄哥哥,你就让我一招,就一招。”
“不行。”
“哎呀,下棋嘛,不要这么计较!”
“太子殿下。”世子玄把食指放在唇上,“嘘。专心,莫多言。”
“哎呀,玄哥哥……”
门外有宫人报:“太子殿下。”
“进来吧。”
“明昌帝病重,请殿下过去!”
“什么?父亲前几日不是好多了?”太子誉从榻上匆忙下来。
世子玄帮他穿好鞋,“慢些跑。”
太子誉边走边问:“母亲呢?”
宫人答:“皇后已在陛下殿外待召。陛下要先见太子。”
太子誉跪在明昌帝床榻之侧,明昌帝嘱咐道:“誉儿,你仁孝,继位后需时时提防武北端王,千万不可放世子玄出中都!”
“是。儿记住了。”
明昌帝又召刘皇后进来,“誉儿年幼,待他十六岁再亲政,这两年你多帮帮他,朝中由李相、吕相为辅政大臣。”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