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岂可困坐终老?
这边,刘备与李翊各领一军,前去追击溃败的黄巾贼。
刘备领关羽、徐晃向南,前往固始追击黄邵。
李翊领赵云,向北,前往城父追击何仪。
路上,赵云与李翊并马而行。
两人聊了一些军事上的问题。
聊着聊着,赵云突然开口问道:
“军师执意要领一军去追击何仪,可是单纯为了清缴黄巾贼去的?”
这还问的巧妙,李翊带兵去城父本就是剿贼的。
赵云却问李翊是不是去剿贼。
“子龙缘何如此相问?”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饶有兴致地说道:
“此去城父,不为剿贼,却是为何?”
赵云微一沉吟,道:
“云只是觉得对付何仪这般小贼,何须军师亲自领兵。”
“是以大胆猜测,军师此去城父,肯定另有所图。”
哈哈哈……
李翊放声笑道:
“主公常言子龙心细,今见果不其然。”
“不错,此去城父,一的确是为了剿贼,至于二么……”
李翊微微一顿,看向赵云扬唇道:
“子龙竟然观察的如此仔细,何妨猜一猜此去何为?”
赵云骑在马背上,微作沉吟。
俄顷,乃开口发表自己的猜想:
“此前我军在新阳征剿黄巾贼时,军师曾专门到颍水边勘察地形。”
“而城父又背靠涡水,莫非军师此去,是为了勘察那里的地形?”
呵呵呵……
李翊笑出了声:
“子龙当真是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主公常言子龙做事稳重,可付与大事,今后若有用子龙处。”
“翊当首荐子龙。”
赵云忙拱手道:
“军师才策谋略,世所罕有,云在军师身边,亦受益匪浅。”
“今后更当躬听明诲,不敢松散懈怠。”
嗯……
李翊一颔首,循循善诱,接着问赵云道:
“既然子龙已经猜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
“那可能猜到我想要做什么吗?”
“莫非军师是冲着袁术去的?”
赵云不假思索,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李翊点了点头,肯定了赵云的猜测。
汝南是天下第二大郡,人口为豫州之最。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地理位置好,有大量的水系。
就拿李翊此前勘察过的颍水来说。
这条河系连接淮水,可以直通徐州。
等于说,能够通过这条水系,连接豫、兖、徐三州。
而李翊即将北上的城父,去勘察那里的涡水也是一样。
都连通淮水,可以直通徐州。
陆路运输,只运七天的粮草,都要消耗一半。
可水路运输,一千里的路程,也只消耗平均值的五分之一左右,至多不超过二分之一。
试想,若是利用这两条水系,运送粮草,甚至是运送士兵。
那他们可以从徐州,往袁术的淮南投放多少兵力过去?
赵云听完了李翊的构想之后,大为吃惊:
“军师是想把与袁术的战事,转到豫州来?”
“不错。”
李翊颔首,“如果能够利用好汝南的水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粮草的输送效率。”
“更能够增加我们士兵的投放能力。”
“靠着水路,我们可以在汝南,在九江,在庐江投放大量的士兵。”
此前李翊在广陵时,在面对袁术的战事中,始终是选择防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广陵不好主动进攻。
要先走长江水路,绕路至九江后面,才好登陆。
所以袁术攻打广陵时,徐州这边作为防守方,反而是更有利的。
若想要攻打袁术,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战场转移到汝南来。
如果说顺着颍水、涡水的水路,从汝南,攻打袁术。
是可以直达寿春的。
没错,是直达!
这能极大提高徐州的自主性。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很早之前,就开始力荐刘备训练水手艄公,购船造船,募集工匠的原因。
为的就是等到全面覆灭袁术这一天。
到那个时候,徐州肯定是要全国动员的。
除了主战场,自汝南投放大量兵力之外。
陈登的广陵那边,也可以顺着长江,绕袭袁术的九江后背。
而如果这个局面真的形成了,那么割据于吴郡的孙策,肯定也会在此时反叛袁术。
到时候袁术要硬抗徐州军主力,又有孙策在后院煽风点火。
灭亡之日,指日可待。
“军师所虑真是长远……”
赵云发出一声慨叹,对李翊的谋划由衷感到佩服。
“呵呵,现在言及这些还是太早了,眼下首要之事,还是先擒何仪等黄巾贼众。”
很快,李翊大军赶到了城父。
城父背靠涡水,引水为护城河,易守难攻。
李翊先命人安营扎寨,又带着赵云,领了十数骑,去勘察周围地形。
这是他作战的习惯,开战前优先探查地形。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城父再往上,就是沛国了吧?”
李翊眺望远方,澹澹说道。
赵云在一旁,翻看地图,向李翊汇报道:
“禀军师,城父正位于汝南与沛国的交界处。”
“城父以北,渡了涡水,是沛国的谯县。”
嗯……
李翊点了点头,“谯县乃是曹操的老家。”
赵云顺势接话答:
“是,谯县以曹氏、夏侯氏为主。”
“想必曹操在此地,亦有不小的影响力。”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说道:
“谯县除了曹氏、夏侯氏外,其实还有一个家族颇有实力。”
赵云乃北地人,对南方的势力家族不甚了解。
只知道谯县是曹操老家,曹氏、夏侯氏对此地颇有影响。
实不知还有另一位能与曹氏、夏侯氏抗衡的家族。
赵云虚心请教是哪个家族。
李翊洋洋洒洒地为众人介绍道:
“在豫州,有两个强大的许氏家族。”
“一个是汝南平舆县三世三公的许氏,创办月旦评的许子将便是出身于此。”
“另一个许氏家族,乃是沛国谯县许氏。”
“这个家族有几千户人家,他们一起修筑坚固的邬堡抵御贼寇,颇有实力。”
唔!
赵云微微一凛,这个许氏多达几千户人家。
还能自发修筑邬堡抵御贼寇,说明其家族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绝对不弱于同县的曹氏、夏侯氏。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由于谯县毗邻汝南,是以也常常受到汝南贼寇的侵扰。”
“数年前,从葛陂来了一万多黄巾军攻打许氏的邬堡。”
“许氏家族中,出了有一位少年英雄,名许褚。”
“是许氏家族中最为强壮的年轻人,他率领男女老少拼死抵抗。”
“箭射光了,便用石头砸。”
“许褚用飞石打人是一绝,飞石所至,贼寇立死。”
赵云颔首,看来这位许褚也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许褚年少成名,有一年坞中粮食吃光了,许褚便与贼寇商议用牛换粮食。”
“至阵前交易之时,牛折道逃走,被许褚赶上,倒脱牛尾,行了百余步。”
“其力大如此,唬得众贼皆不敢来攻坞堡。”
“从此淮水、汝水、陈国、梁国一带,各路人马闻许褚之名,皆畏惮之。”
“由此,许褚名震豫州。”
赵云听完后,佩服许褚勇力之时,又认不出发出一声慨叹。
“军师见识真是广博。”
“不想天下盗贼蜂起,哪里都一样。”
赵云似回想起自己年少之时的一些旧事。
加之李翊向来待人亲昵和善,赵云便向他吐露自己的心事。
“云在常山真定,乡里亦多匪盗。”
“尤其以黑山贼为首,保山为寇,啸聚山林。”
“云当时便想,而今天下,奸臣弄权,百姓蒙难,如我之乡里者不知凡几。”
“云虽能护得乡里一时,然终有力所不逮之日。”
“丈夫在世,既知黎庶苦痛,又岂可困坐终老?”
“故云便在师门前立下远志,欲匡扶社稷,以安天下!”
说到这儿,赵云却又露出一丝苦笑。
“只是家学浅薄,终此一生,云亦不敢奢望台阁公卿。”
“所能谋者,仅余马上功名耳。”
“故而投身军旅,只为追随仁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