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耳哥冷静!这会打破军师的苦心孤诣
却说朝廷一众文武大臣,打算同时发诏于兖、徐二州,命曹操、刘备过来勤王。
然王驾此时尚在河东,李傕、郭汜二贼自同意天子东归之后,却又马上反悔,派兵来追。
天子车驾不敢在河东逗留太久,未休整两日,便继续出发,前往雒阳。
而毗邻河东的地界,乃是袁绍的势力范围。
早有人将天子乘舆幸驾河东的消息,传报回了邺城。
以从事沮授,别驾田丰为首的诸大臣,心急如焚,纷纷上书找到袁绍,向他谏言。
“明公,今天子蒙难,幸驾河东,我河北不能坐视不管。”
“臣恳请明公起河北之兵,前往河东护驾,保扶王室!”
田丰慷慨陈词,力劝袁绍迎奉天子。
但袁绍一直都是少帝刘辩一派的,当初为了反对董卓,袁家誓不承认董卓扶上位的刘协。
以至于袁绍不惜污蔑刘协不是先帝之子。
可以说,袁绍与刘协的关系是非常尴尬的。
如果他此时去迎立了天子,便等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今我大军,忙于易京战事,诚难腾出手来,去河东勤王保驾。”
袁绍挥了挥手,以忙于公孙瓒战事为由,拒绝了田丰的请求。
“明公,请听我一言。”
沮授站出来,慷慨陈词:
“明公以弱冠之年登朝为官,播名海内。”
“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面刺董卓之过。”
“后单骑出奔,济河而北,为勃海稽首。”
“号令天下诸侯讨董,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虽黄巾猖乱,黑山跋扈,亦难撄明公之锋。”
“今回众北首,公孙之流则早晚必亡。”
“震胁戎狄,则匈奴亦将服从。”
“明公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
“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正是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之时!”
“届时我等可拥戴天子,号令天下,以讨未复。”
“以此争锋,谁能敌之?”
“授惟愿明公深察!”
话落,沮授顿首一拜。
汝颖派的郭图与淳于琼却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今汉室衰败,为时已久。”
“今欲兴之,不亦难乎?”
“况今天下英雄并起,各自跨州连郡,聚众动辄万计。”
“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若迎天子在身边,动辄表闻,岂不掣肘?”
“若不服从,则是抗命,反失人心。”
其实袁绍阵营里面,大部分人都是保皇派。
郭图、淳于琼这种颍川出身的反而反对迎奉天子。
为何?
因为袁绍与曹操不同,袁绍的亲族之前已经被董卓给突突完了,剩下的也都在袁术那里。
等于袁绍没有宗室可以帮他掌握兵权。
而曹操则有大量的宗室,并且大部分能力都很强,所以可以放心的把兵权交给他们。
但袁绍没有宗室可以付与兵权,他只能平衡好河北派与河南派两家的势力。
一旦迎了天子,河北这群保皇派和天子联合起来,袁绍的权力就很有可能被架空。
因为袁绍手底下掌兵的大部分都是士族。
这也是为什么曹营里,荀彧、毛玠这种保皇派掀不起风浪来。
因为他们被曹氏宗族给狠狠压制着,使得曹操可以毫无顾忌的迎奉天子。
“郭公则此言差矣。”
别驾田丰站出来反对道:
“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
“袁公祖上累世辅弼,世济忠义,若能迎奉天子。”
“既合乎道义,又合宜时机。”
“且今州城粗定,正宜迎奉王驾,安宫邺都。”
“到那时,奉天子以令不臣,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还请明公速速定夺,倘若犹豫不决,必然遭人抢先。”
听到这话,袁绍稍稍还是有一点心动的。
为什么说袁绍好谋无断?
其实从迎天子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了。
袁绍作为少帝刘辩一派的,要么就坚立不移反刘协,要么就摒弃前嫌,迎奉天子王驾。
可袁绍偏偏选择了全都要。
一开始袁绍坚决反刘协,想立刘虞为帝。
后来沮授等人给袁绍讲了迎天子的好处,袁绍又心动了。
而在领了冀州牧后,袁绍又担心被河北士人架空,又叒拒绝了迎奉天子。
结果等被曹操抢了天子之后,袁绍又后悔了,想让曹操把天子迁到离他更近的鄄城来。
如此反复,半天拿不出一个确切的方案出来。
也难怪评价袁绍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真是一点也没评价错。
“罢了,诸公不必再吵!”
袁绍出声止住众人的争吵之声,犹豫一下,才道:
“既然天子乘舆在河东,今可先使人进献米肉。”
“至于保扶王室,安宫邺都一事,且先观望再说。”
“明公!”
沮授、田丰等人还想再谏。
却被袁绍挥手挡了回去,示意众人此事不必再议。
沮授等人无奈,只好作罢。
与此同时,
曹操自陈国退兵以后,将兵锋指向颍川,克日平定。
并将治所迁到了许县。
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们,力荐枣祗为屯田校尉,希望曹操快些开展屯田,追上徐州刘备的步伐。
曹操欣然同意,将屯田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委任给了荀彧、枣祗、韩浩三人。
由于颍川也遭遇了战乱,所以有大量的无主荒田。
同时,由于曹操镇压了颍川的黄巾军。
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耕牛、农具。
曹操在各州郡设置田官,下令储存粮食,为将来四方征战做足准备。
随着颍川屯田制的推行,曹营这边也逐渐从兖州的内乱中恢复过来,情况得到好转。
这一日,
曹操正在府中读《孙子兵法》,并拿着笔在上面进行批注。
忽有下人来报,朝廷使者来到。
曹操慌忙停笔,放下书卷,接见了朝廷来使。
待问明来意之后,方知天子乘舆在河东,不日将至洛邑。
由于李傕、郭汜二贼正在追击天子王驾,所以朝廷方面想请曹操过去勤王。
面对这种大事,曹操不敢疏忽大意,急召来荀彧等文武大臣商议此事。
与袁营恰恰相反,曹营这边保皇派反而是占少数。
只有荀彧、程昱、毛玠是坚定不移的支持迎奉天子的。
他们的政治纲领都是在为士族考虑。
荀彧开口进言道: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
“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今天子蒙尘,朝廷播越,宗庙毁坏。”
“正是明公首倡义兵之时,奉天子以从众望,此乃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曹操颔首,他本人确实是更倾向于迎天子的。
奈何曹营里反对派太多,所以先让荀彧这个文官渠首开口说话。
随后又问程昱道:
“仲德,汝观此事如何?”
曹操很鸡贼的挑了两个保皇派问话,他知道只要这两人站了出来,自己再投出压倒性的一票。
众人便不敢再提反对意见了。
果然,程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荀司马之言正合时宜,奉迎天子一事,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况天子乘舆尚在河东,能迎天子者,非我兖州一家。”
“河北袁绍若自河内向西,远比我河东要快得多。”
“今若使袁绍迎奉天子,则河北之势不可当,袁氏不可图也。”
曹操手一抖,不慎扯断了颔下两根胡子,但他却顾不得喊疼,反而说道:
“文若、仲德之言,甚合吾心!”
“适才有天使赍诏宣召,操不可不接诏书。”
“传我令!命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三千,先出发前往雒阳,修葺城郭。”
“我自率大军殿后,克日便到!”
曹操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地选择了接下天子诏,去往雒阳保驾勤王。
曹操之所以敢忽视迎奉天子的弊端,是因为他有宗室将领掌权,可以制衡荀彧为首的保皇派。
同时,比起袁绍,曹操太需要天子了。
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根本不缺人来投。
尤其拥有了河北之后,已经是一等一的诸侯了,多个天子出来,他反倒觉得于自己会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