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霞,你的脾气像你阿妈。对亲近的人都舍不得生气。”
他是看出来了,李康这小子,估计没少弄哭他女儿。美霞竟然一点脾气也没有。
李康知道他在影射自己,喝着林卫华买的果汁,装作没听见。
“阿爸,康哥今天不是带了初稿来看吗?你快给他看看啊。签约的时候,多给点稿费。”
“我康哥很穷的,来的路上就把钱光了,全给我们买吃的了。”
“好好好,就趁着现在,看看吧。不过具体稿费,还是要看稿子的质量。”
他还想和平时一样,拿出工作中的公平公正。
可是在面对亏欠多年的女儿时,一个瞪眼,就让他无话可说。
“尽量给李康的稿费耘高一点。”
“我们杂志社最高的稿费标准是千字五百。基本要国内大师级别,能拿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才有可能给到这么高。”
“当然,李康你要是能写出那样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以后就财富自由了。”
矛盾文学奖基本上国内文学类最高奖项。
接着就是各种讲座啊,影视,舞台剧改编。
当然,光是靠卖书,也能挣个小几十万。
这年头,小几十万,可不就实现财富自由了嘛。
“我这作品,能被《收获》看上,就是一种荣幸了。至于茅盾文学奖,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你太谦虚了。”
林卫华抬了抬眼睛,就这他们刚在做的位置坐下。
“我看过你之前写的那六千字初稿,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你后面还能越写越好。”
“最近文学界刮起了一股思潮,开始有很多作品在回忆当年那段‘光辉岁月’”
说到这,林卫华先给自己叠了个甲,“当然是打引号的,那段经历其实不堪回首。错过了太多,留下了太多遗憾。”
“这些作者所写的内容,大多也是在发泄,甚至带有批判的意思在里面。”
“但这些人却忽略了自己造下的罪孽。”
林卫华表情沉痛,似乎是真在反思过去的错误。
“你这部《寻亲》,角度就非常漂亮。那群孩子才是真正应该值得社会关注的对象。”
“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这些人就是罪人,身上应该戴着枷锁。”
“林叔,您说的严重了。”
李康赶紧打住了他后续的自我批判,没必要。
美霞也没一丝翻旧账的意思。
他更是不可能去批判那群知青。
时代如此,凡人又能奈何。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的知识青年留在城里,所以上山下乡几乎是唯一解决劳动力过剩的出路。”
“林叔,我理解你们。”
李康只是想安慰一下林卫华,随口就说出了事情的本质。
他觉得没什么,但在林卫华听来,却有些如雷贯耳。
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差一些,林卫华追问道:“你是怎么看出问题的本质的。”
“我们这么多青年,现在还叫爹骂娘的人不少,都没人能想出这个问题的关键。”
至少林卫华是从来不知道的,只以为上面那批人疯了。
因此,这几年,签了不少伤痕派文学作品,也是他发泄不满的一种方式。
“很简单呀。人都是要工作,要吃饭的嘛,大城市里岗位有限,当时又家家户户,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哪来那么多岗位安置你们。乡下土地广袤,还无人开垦,你们就有用武之地啦。”
“与其让你们烂在城里,还不如种到荒地上,多少还能结出几颗果子。”
李康的形象比喻,把林卫华都逗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