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你踏马还和我装上了
贺环和郭晖不清楚这些文臣之间的弯弯绕绕,见裴元出声得罪了那提举司提举,结果那工部主事竟然丝毫不以为意,心中都有点迷糊。
但是两个人也有面对这种情况的处事方法,那就是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席间,裴元也得知了,原本贺环是打算在这里为他接风的。
后来正好遇到郭晖陪着几位工部官员视察到这里,才凑成了一堆。
裴元心里有数,自己在贺环心中的地位,肯定不如这三个工部的官儿。
因此优先陪着他们三个,倒也是情理之中。
那工部主事邱阳,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扫清江提举司的两位同事面子,还故意和裴元聊了几句。
裴元忽然想起,要说到木材的使用,工部好像是大户啊!
徐州卫和淮安卫介入造船,除了完成朝廷的单子,自造自卖也能消化一批。
见邱阳问起裴元的来意,裴元就主动提起,“本是路过淮安,想来和贺指挥使打个招呼。正好邱主事在,卑职倒是想起一桩好事来。”
“哦?”邱阳来了兴趣。
裴元也不卖关子,便直接说道,“卑职帮人跑了趟差事,有把握弄到一批便宜木料,不知道各位感不感兴趣?”
这下不但邱阳来兴趣了,其他几人也都询问道。
“是什么木料?量有多少?能比市价便宜几成?”
裴元哪里懂这些,何况很多事情只是个粗略的规划。
若是有了足够的意向方,反倒能共同促成此事。
他当即道,“卑职只是替人跑腿办事,也不懂这个,若是几位有心,卑职可以帮着牵线问问。”
为了提升几人的兴趣,裴元还特意暗示了一下。
“量大利厚,背景也硬。”
几人都下意识的互望了一眼,却没人吭声。
得益于刚才的争执,几人对这锦衣卫千户手眼通天的本事,还是了解一些的。
此人为了帮郭晖的手下运作到指挥使的位置上,就能替原本的徐州左卫指挥使时用谋取一个都指挥使的实缺,其权势手段,难免让人心惊。
贺环更是见过裴元让南京兵部尚书亲自回城接送他的一幕。
这些人心中都开始暗暗猜测起来,这裴元到底是谁的人。
至于木材的事情,既然获利丰厚、量又大,还有很硬的背景当保护伞,他们当然乐意参与。
只是这种事情裴元可以当众提,他们却不能当众应下。
但是席间的气氛,却以肉眼可见的融洽起来。
就连刚刚被冒犯的苗文,都单独和裴元碰了杯。
裴元的势力范围还没侵染到南京六部,对苗文能立刻转换姿态,主动和解,也很积极的给出了回应。
席间不免提到造船的事情。
裴元为了拓宽木材的销路,突发奇想的向众人问道,“我看运河中除了粮船,倒有小半的船只,是运送其他货品的。若是能开拓海运,专门运粮,将运河商用,征收赋税,岂不是官民两便?”
邱阳听了笑道,“裴千户非我辈之人,自然不明就里。朝廷不是不用海运,而是海运弊端太多,运力也不能满足所需,这才废止的。”
“想当年,永乐皇帝的时候,遮洋船云集太仓,无边无际。五月开洋北行,到了直沽下卸,秋季又乘风回来。一次运粮八十万石,好一番盛世景象。可惜这等壮观举动,比起漕运的零打碎敲,根本不值一提。”
“那时的工部尚书宋礼曾经核算过,一艘千料海船,需要百人驾驶,只能运米一千石。如果把造千料海船的人工、物料折价,可以造二百料河船二十只。每只用运军二十名,可以运粮四百石。”
“你算算,这里面是多少的成本差距?”
“何况千料海船用的都是好木料,而二百料河船用的都是寻常木料。”
“偏偏海况复杂,极容易漂没。运河里两岸相闻,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也能及时相助。
“一个建造不易,还容易损坏。一个能够大批量建造,还不容易出现事故。”
“你说朝廷该怎么选?”
一旁的康远也凑趣道,“除此之外,海运还有其他的弊病。”
“若是走海路,需要先将各地的粮食云集太仓,等到了直沽卸货,又需要再搬运粮食散往各地。这中间消耗的民力,不可胜数。永乐年间光是为了运那八十余万石的粮食,就动用了千料海船一千一百余艘,这里面的代价又怎么估算?”
“但若是走漕运。江南各处可通水,粮食走水路入淮安。然后运军从淮安仓支粮,至济宁交收。然后另有运军从济宁仓支粮,再运往北京。如此多段运粮,用二百料船,不足五千艘。一次按运粮四十万石,往回只用五十余日。一年运粮四次,就足以运粮一百六十万石。”
“再者,漕粮在淮安和济宁汇集,运河又深入腹地,贯穿南北,足以支应覆盖许多卫所。”
“有这种种好处,海运拿什么比?”
裴元听完,不由吃了一惊。
他还以为漕运改海是个很大胆的决定,没想到明朝漕运的兴起,正是因为海运被淘汰了。
裴元想想也觉得合理了。
那可是能组织出庞大舰队下西洋的永乐帝时代,怎么可能会不重视海运?
海运被废弃,只能是因为海运大幅度落后于漕运。
也怪不得这个时代的人,喜欢把海船叫做遮洋船呢。
上千艘打着黄底红日旗的千料海船,停在太仓等待运粮,那茫茫无际的船身船帆,岂不就遮尽了大洋?
这在十五世纪,这样的大明是一种何等的强盛和压迫感。
可说到底,此一时彼一时也。
大明国力的膨胀,已经不能单纯用永乐时的情况来套用了。
商业的繁盛,正在一点点挤占漕运的空间。
裴元原本考虑的是,现在的大运河,明显有些负担过重了。
若是能增加海运一途,正好可以分流少许运力,也可以增加一些船舶需求。
要知道在运河上运送货物,可不是把船开进去就能随意往来的。
因为从南到北,高低水位不同,有时候需要有多道水闸抬水。
遇到水位高的地方,需要等攒够了足够的船只,然后关闸蓄水,积水足够了,才可以开闸放行。遇到水位低的地方,也需要等攒够了船只,才开闸放水,让船只前往下游。
当然,也有例外。
那就是运河上也有皇家绿色通道。按照规定,凡是进贡的鲜品,只要船到了就立刻开放船闸,无须攒够船只。
那么,这些进贡鲜品是谁发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