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因小失大
裴元心中踏实了,也就没在徐州左卫久待。
草草的用过饭,就继续南下。
等赶到淮安,裴元先是寻了酒店住下,好生休息整理了一番,才让人将拜帖送去了淮安卫。
拜帖送出去后,回来的锦衣卫匆匆来见裴元,说是有个淮安卫的千户官听说裴千户来了,一定要来见见。
裴元这次是来卖好的,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便让人放了进来。
来的人果然便是那千户周朝,周朝见到裴元就憨憨的笑道,“我说怎么一早就听到喜鹊叫,原来是裴贤弟到淮安了。”
裴元对周朝印象还不错,这是个能人,值得尊重。
笑着寒暄完之后,裴元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正有事求见你们指挥使,他有空吗?”
周朝也不含糊,当即道,“见别人没空,见裴千户肯定是有空的。指挥使今日去清江浦钓鱼了,裴贤弟要不要也去试试?”
裴元听到这里,心头就浮现了一个问号。
这老小子,是几个意思啊。
周朝见裴元迟疑,多解释了一句,“贺指挥使去清江浦,是为了清江造船厂的事儿。”
话已说开,周朝也没什么好瞒着的。
“早先的时候,朝廷下令要修缮河道,督造战船。正好北段有卫河造船厂,中段有清江造船厂,南边有龙江造船厂。于是朝廷就让捕盗都御史陈天祥负责东昌府以北的这段,河道总督张凤负责东昌至沛县的这一段,漕运总督张缙负责徐州往南的一段。”
“按照往年的惯例,清江船厂的活多的时候,是分派给徐州卫和徐州左卫,我们淮安卫和大河卫都伸不上手。”
“也不知道徐州左卫新上来的指挥使脑子里哪根筋不对,这次居然把手下大半派去了卫河船厂帮忙。”
“这不就把清江提举司得罪了吗?”
“卫河船厂那边只有十八个分厂,每年的建造能力有限。朝廷摊派下来的活儿也不多,徐州左卫也就眼前能忙上一阵,以后的买卖还做不做?”
“清江浦这边的清江船厂足有八十多个分厂,每年的造船单子都拿最丰厚的那份。”
“徐州左卫不识趣,自然就有愿意接手的。”
“这次我们贺指挥使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打通了清江提举司的关节,介入了造船事务。”
“我们手下的那些卫所兵没干过这活儿,人数也不太凑手,所以就和大河卫合伙接下了这事儿。他们陈指挥使托关系弄来了些船匠,勉强算是开了工。”
“这件事做好了,每年能有大几千两银子的进项。”
“贺指挥使怕出纰漏,这些日子就亲自在那边盯着了。”
裴元听完,略觉蛋疼。
他当初让徐州左卫去帮张凤造船,是为了方便搞事,好更多的拿捏张凤的把柄,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内情。
裴元原本还想借着徐州左卫为引子,图谋清江造船厂,现在可好了,徐州左卫这一撂挑子,直接得罪了清江提举司。
那卫河造船厂的规模,远不能和清江造船厂这边相提并论。
裴元这招臭棋,有些因小失大了。
印象中,好像再过十来年卫河造船厂就破产清算,彻底并入清江造船厂了。
主要原因是造船的好木料大多来自四川、广西这些有深山老林的地方,运输到淮安和运输到临清的运费差距巨大,所以为了省钱,也为了多挣两个,卫河造船厂首先开始了船料降级。
“松木造”就是卫河造船厂最先搞出来的产品。
还有一些船厂官员囤积居奇,把好船料造出来的漕船,私自倒卖给了商人。
最终临清的卫河造船厂因为船只大批量的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朝廷一怒之下,将卫河船厂裁撤了。
裴元郁闷了一会儿,倒也懂得开解自己。
小也有小的好处。
至少掌控难度比起清江造船厂要小很多。
而且因为卫河造船厂的积弊重重,朝中官员都知道这里可能随时暴雷,油水占不着,说不定还惹一身骚,都对这里唯恐避之不及。
如此一来,倒是能方便裴元往卫河提举司里安排人了。
卫河造船厂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没有便宜的好船料。
而且因为“松木造”的恶名,不但那些商人们不敢从卫河造船厂买船,就连朝廷都不愿意从卫河造船厂下单了。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让卫河造船厂的境况更加艰难。
这次因为霸州军在济宁烧了一千二百多艘漕船,卫河造船厂好不容易得了个大单子,可是偏偏又遇到个擅长刮地皮的河道总督。
裴元估摸着,要是他不插手的话,很可能卫河船厂要比原本时空更早暴雷。
好在现在他插手了,就可以直接跳过暴雷的等待环节了。
裴元看中卫河造船厂,看中的不是那能造遮洋船的十八家分厂,而是看中的那里面数千熟手匠户。
卫河造船厂只要能拿到手里,还是有办法救活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向卫河造船厂下单,让卫河造船厂先运转起来,然后输送廉价的船料给他们,让他们能吃到一定的利润空间。
裴元的辽东战略,正好可以完美的把卫河造船厂纳入进来。
辽东战略想要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单纯从山东向辽东倾销,是不可能持久的。
靠皮毛和人参这样的东西,也不足以维持一个能养活很多人的体量。
但是辽东可以向山东贩卖木材啊!
因为中国人的建造习惯,喜欢建高屋大宅,皇帝也不例外。
但是木材可不是一年两年就长成的。
好的梁柱之材,早就被前代人砍光了。
就连皇帝修大殿,也得费心的琢磨着哪里有好木头。
所以辽东的木头只要能运出来,不止是能用来造船,还可以高价供应那些豪强之家。
从辽东用船走渤海,可以沿着大清河溯流而上,进入山东的腹地,运输方面完全不成问题。
渤海一带盛产食盐,那些渤海盐就是靠着大清河进入山东腹地,然后转运河南、江苏和安徽的。
成化年间的时候,为了保证大清河的货运能力,山东巡抚牟奉还特意征发了五万七千人进行清淤。
现在盐船从利津盐场一带买盐,装船后沿着大清河而上,依次经过蒲台、惠民、青城、齐河、长清、平阴、阳谷,然后就可以从阳谷转运到运河。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向沿途的州县售卖,还可以通过运河北达京津,南抵苏北、皖北,甚至直通南直隶。
这条航道能够大量运盐,运木材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