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奇迹:我们在法兰西投降前攻入了巴黎!
西历1870年11月11日,巴黎。
双十一,巴黎没有大减价特卖活动,今天整整一天,都是淮军重炮旅少将旅长周盛传的高光时刻。
巴黎为了防御黑火药开弹和实心弹设计的堡垒,遭受了tnt高爆炸药炮弹的猛烈轰击。
一路上,重炮旅对密集堡垒的攻击可谓势如破竹。
到了晚上,仅仅一天时间,普鲁士总参谋部预估,即使普鲁士动用全部攻城重炮,也需要至少二十天才能攻破的、号称坚不可摧的巴黎城防,已经被撕开了一道缺口,八十磅高爆炸弹已经不小心落到了市区的居民楼里。
这造成了巴黎平民一千多人的伤亡,不过,并不是无辜伤亡,巴黎人对这种伤亡也根本不在乎。
就是没有炮弹的攻击,巴黎现在每天饿死的人数已经超过三千,而且,没有一个巴黎人是无辜平民。
法兰西的正规军已经在色当和梅斯全部投降,从国外召回的一万精锐在图尔战役中被淮军歼灭,巴黎的防守战线上,却还有40万守军,这些军队哪儿来的?
其中有一万两千上岸的海军陆战队,六万多原来的巴黎和周边的治安捕快,这八万人是经过军事训练的。剩下三十二万,全是从市民里临时拉的壮丁。
嗯,巴黎这里不叫壮丁,叫国民自卫军。
巴黎一共两百万人口,拉出四十万兵,几乎所有的成年男性都参与了保卫巴黎。
剩下的人也没有闲着,女人、老人、孩子,只要能走动道有力气的,都参与了对国民自卫军的后勤支援。从军事学角度来说,他们是后勤兵,属于军事人员。
所以,淮军的炮击并没有所谓误伤。
这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城市,具有反抗精神、不屈的巴黎人民,是最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民,这出自法兰西世界大国的自信心和高度文明后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对比的话,这一点我大清要惭愧至死。
鸦片战争里的潮勇,帮助英法联军的农民、市民,火烧圆明园时候趁火打劫的地痞无赖,虽然可能有夸张,但至少有,不完全是反动势力的抹黑。
天下是大清的天下,是爱新觉罗家的天下,跟我们老百姓无关,谁做主都是纳税纳粮……
我大清为什么会有一部分这种毫无爱国情怀的人?民智未开,国力衰弱,满清政府的家天下做法,等等等等,原因多了去了。
但这当然不是主流,在国难之际,我几千年文明的华夏,还是涌现出了像拳民那种不屈反抗洋人的老百姓,那才是主流。
虽然他们愚昧落后,又是神打哪吒、关公附体,什么刀枪不入,这是眼界所限。
但他们没有屈服,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对抗洋人的枪炮,虽然失败了,但洋人因此胆战心惊,知道这个古老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后人读史,往往对“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词多有不忿。
却没有想到,若无看上去愚昧的拳民们的英勇抵抗,打消了列强瓜分华夏的野心,那就不是“半”殖民地了,已经亡国灭种了,后人就没有机会笑话为国捐躯的先祖的愚昧了。
向敢于以血肉之躯冲向洋人子弹,护卫我华夏传承不断的先祖们致敬!
邵全忠是经历过那一段历史的,因此对洋人深恶痛绝。
他对英国大哥笑脸相迎,还加入了温莎王室,罗曼诺夫家族,波旁家族,是打着将来有机会鸠占鹊巢的主意,完全出于他天性的狡诈——咳咳,错了,是智慧。
也因此,邵全忠对炮轰巴黎毫无心理障碍,告诉周盛传,“给我轰,让他们知道,华夏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
“趁我华夏衰弱欺负过我们的,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既然当过贼去华夏吃肉打劫,是贼就得有有朝一日落网挨打的觉悟。”
“还是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打到了市区,天色已黑,炮兵却是不能再往前推进了。巴黎全民皆兵,炮兵孤军深入,会遭到无数冷枪的袭击。
因此,护卫炮兵的安徽新军工兵挖战壕,拉铁丝网,巡逻,将炮兵阵地很好地保护了起来。
攻城重炮则在黑夜里没有热气球指引的情况下,继续延伸射击,不断破坏射程之内的建筑物。
实际上,被炮击打死的人就是开始时候的一千多,然后城里的市民就迅速撤出了炮火射程。一夜的炮击,不过是为巴黎重建的gdp作出贡献了。
反正,这基本是炮兵的最后一战了,炮弹不打出去,难道万里迢迢再运回去?
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巴黎城靠近炮兵阵地的四公里范围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同时还看到了另一个建筑奇迹,一夜之间,通往市内的大路上,建起了无数街垒,茫茫多,一眼望不到尽头。
巴黎有完善的市政工程,有作为公交车的“公共马车”,大约超过一万辆,还有三万辆左右的私人马车。
所以围城期间,马肉让大批巴黎人免于饿死,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吃马肉”这句话也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