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百万大移民
农历六月的海陵蝉鸣唧唧,天气炎热。
三十几艘漕船依次扬帆起锚,从北门出发,搭载着一个营的近卫军士兵,护卫邵全忠离开海陵,去更热的广东上任。
漕船鼓起风帆,河面上泛起带着水汽的凉风,总算舒适了点。
运河里,不断有蒸汽挖泥船在清淤施工。旁边,一条和运河并行的新河道正在露天施工,蒸汽挖机不断挖走泥土,被蒸汽拖拉机运走。
不过,出了城不远,施工设备就不见了,原来邵全忠规划的大运河加淮扬运河拓宽加深工程被叫停了。
这是邵远干的事。他上任江宁布政使后,经过仔细重新考察,立刻叫停了按习惯思维搞的工程,重新规划了出海陵就南拐,直接向南经高港入长江的新河道。
邵伊古精打细算惯了,他发现运河拓宽工程工程量相当巨大,即使有蒸汽设备加持,也得好几年,还不如挖一条新运河呢。
新规划只有二十四公里长,能节省一半的时间和投资,唯一不满的就是扬州,借不到光了。新规划还有个好处,不影响现在的运河航运。
邵全忠从善如流,批准了邵远的新方案。这条新挖的运河由海陵取直了向南直通长江,被邵全忠命名为“泰州引江河”。
邵远如今获得了“建筑专长”的美名,现在被借调到广东惠州府的三门岛,正在修建南洋水师新锚地。
一天半后漕船队至镇江。这里本来是跟英国合作造船的现代化大船厂,不过造完合同里的运输舰和辅助舰,英国专家就撤走了。
现在的造船厂的大型设备都被拆到湛江去了,成了只能制造小型铁甲舰和无装甲的蒸汽风帆运输舰、辅助舰的小型造船厂。
“小型”是相对湛江造船厂而言的,相对于只能造几百吨小型木壳蒸汽兵轮的福建船政,这里还是规模挺大的。
湛江造船厂的定位是造大型铁甲舰,这里成了造辅助船只的地方。
不过留守的官员和技术人员雄心勃勃,正在跟海陵城的富商融资。
准备利用军工留下的船坞,向刚整体搬迁到海陵的美国、普鲁士机床制造厂重新订购大型设备,向制造大型蒸汽邮轮和蒸汽货船方向转型,搞赚钱的民用船。
这可不是文氏推动的,是其他海陵商人们自己的主意。
华夏人的本事这个时候体现了出来,只要你给足够的政策,老百姓的智慧和行动力足够。
利益驱动下,华夏也开始产生投资工业的资本。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文氏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邵全忠在这里换乘了保养一新的镇东号,在旗舰上,他见到了一年多不见的乐秀才。
乐秀才人在西安,却是以电报为触角,掌控着淮军的情报系统。
淮军的另一个情报系统在紫禁城,由海青掌控的侦缉处,规模比情报处要小得多,却是情报处人到哪儿,侦缉处的人就跟到哪儿。
乐秀才现在是广东巡抚,不过不务正业地没有去上任。
幕府官员在夫人青凤的带领下正去广州,他自己则单人跑过来跟邵全忠汇合来了。
“报告大帅,按照你的指示,最近咱们的情报重点是法国人。”
“情报处行动队已经渗透到了西贡。法兰西的法属交趾支那领地的情报已经基本搞到了。”
“西贡一共有法军五千多人人,其中法兰西人两千一百三十七人,非洲殖民地黑军三千多人。”
“本地伪军四千人左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再征招。”
“驻守西贡的法兰西舰队有六艘军舰,旗舰是今年刚入列的‘侦探’级木壳蒸汽风帆巡洋舰‘窝儿达’号,排水量1323吨,装备6门139毫米火炮,其余都是不足千吨的小型兵船。”
数据很可怜。这个——殖民地部队嘛,力量不值一提。淮军和南洋水师是清国精锐,不能跟人家比。
淮军对标的法国本土陆军主力和大西洋舰队,那就厉害了……
“另外,我这还有其他关于法国的情报。”
“五月初五,贵州遵义府居民因不满洋教欺压,拆毁毁法国教堂、学堂、医馆等,杀死教士赵司铎。贵州巡抚曾璧光保护子民,驱逐了法国人。”
“法国大使罗淑亚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要求撤调、审讯曾壁光,军机处还没有回应。”
邵全忠摆摆手,“咱们不管这事,闹得越大越好。”
“法国天主教教士韩石贞、英国内地会教士密道生、卫养生等在安庆以低价强购民房,改为教堂,引起百姓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