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是南方,气候温和,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房子,简易军营建起来相当快。你当清军的基本单位“棚”是怎么来的?军营可都是有个棚子就行,睡大通铺的。
清末的编制十分混乱,绿营待遇差,棚长管四十人,基本相当于排长。小站练兵的时候,新军住房条件好,棚长就管十个人,变成了班长。
这也是邵全忠不得已,把基层军事单位改成连排班的原因,不然听着糊涂。反正这种西方军制洋枪队已经在实行,他这不算标新立异。
周边的田地能顺利被征用,劳役能顺利调来,跟邵全忠升官了有关,他现在可是泰州知州。
额,泰州知州天天泡军营,不去州衙门上班么?还真不用。
乔松年原来住盐运使衙门,升了江宁布政使后,盐运使衙门就得给继任者腾出来,他去哪儿了呢?
江宁就是金陵,乔大人不可能去洪天王隔壁办公去,还得流浪在海陵,就把知州衙门给占了。
原来毫无存在感的知州已经兴高采烈调走了,虽然是平调,头上没婆婆了,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了。
邵全忠就任的泰州知州现在算是个“附郭知州”,跟布政使大人合署办公,按正常情况那可倒了霉了。
干活出力优先,背锅挨骂优先,功劳都是上官的。
但邵全忠的情况不正常啊,上官是他干爹。
乔松年管着江宁布政司除江宁府外的三府两州,泰州属扬州府,乔松年直辖顺手就管了。
泰州的衙役们全部留用,直接向布政使大人汇报工作,邵全忠这个知州挂个名,有级别、有权力、没责任,典型位高权重责任轻,逍遥自在,以守备身份专心练兵打仗就成。
再招七千多兵,老大的麻烦了。跟湘军不一样,邵全忠的淮军可是基本按新军编制来的。
步兵五营,分左右两翼,左翼两营、右翼三营,马队一营,炮兵一营,工程兵一营。
不但要安排从统领到副班长的军官,还要安排文案、委员、医生、书识、号兵、护勇、伙夫、长夫各种文职、后勤人员的配置,跟原来的两个军官教导营比复杂多了。
一万多人的工作安排,邵全忠忙得飞起,七天时间一晃而过。
七天后,招兵结束,炮兵、医务兵没招齐,没那么多懂医务常识和基础数学的。
医务兵还好办,炮兵是技术兵种,要懂几何,即使将来有洋教官培训,你不能啥都不会从一加一开教,总得有点基础啊。
“咱们不将就,这四百多人先用着。剩下的,吴子义,你派人去上海滩、广州、厦门、福州去招。反正咱们待遇高,我不信这么大的华夏,凑不够一千多个炮兵。”
邵全忠正忙得不可开交,廖容垂头丧气回来了。
邵全忠察言观色,就知道事没办成,“怎么?英国人改主意不卖军舰了?”
“不是,何伯还愿意卖,英国在上海滩说了算的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拦着。他不看好我大清跟太平军的战争,说‘不愿与可能会覆灭的王朝保持紧密的联系’。”
邵全忠闭目仰头,良久,忽然问了一句,“今天几号了?”
“三月二十二啊。”
“明天我跟你去一趟上海滩,把军舰买来。”
“啊?你上次去可负伤了,养了三个月,还去啊?你去就管用?”
廖容说啥也不信自己这个英国通谈不成的事,邵全忠就能谈成,他连英语都不会啊。
“我去就管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