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祖宗很牛逼
郭友平亏不亏,姜宁不知道。
反正他觉的他挺亏,去年卖草的钱还有好多没有收回来,差不多一千多万的样子,年后一直都在要账,前阵子一个养殖场的老板跑了,欠了一百多万的牧草钱。
想拉点牛抵账。
结果……
牛全特么抵押给了银行。
钱是不多,但这个事给姜宁提了个醒。
这两年跑路的老板好像越来越多。
国内的老板似乎没耐心,不像老外那么死心眼,遇到点困难就卷款跑路,各种骚操作也多的让人眼缭乱,就像这次的这个,把能抵押的全抵押了。
套现了好几百万跑路了。
据说春节前就跑了,直到前段时间才发现。
仔细一查,银行都傻眼。
三四年前就离婚了,名下无任何财产。
套现的资金也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到了前妻名下。
老板也很光棍,要钱没有要命就拿走。
姜宁召集开了个会,不能再慢慢等着要了。
特别卖草的钱,不给钱就把牛拉回来。
忙忙碌碌之际,来了几拨参观的。
几个兄弟县又组团过来参观,姜宁跟着陆老板出面接待了一下,看完二场看一场,完了又参观了园区已经建成的或者正在建设的板材家具厂和食品加工厂等等。
看着往日一穷二白的白北发展的红红火火。
几个兄弟县表示很羡慕。
回到就通过各种渠道发来了投资邀请。
姜宁一概婉拒,投资个毛线。
老家的投资环境不能说。
仙灵农场建起来后,都有人在说国有资产流失,陆老板来了后才压下了这种声音,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其他地方不说了,反正他是不会走出北安去投资的。
真不想再埋人……
三月十五,县里召开了一个扶贫专项会议。
大大小小的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被叫去开会,孔芳菲代表农场去开的会,会议总结了去年的扶贫工作,重新安排部署了今年的扶贫工作重点。
已经脱贫的不需要再扶。
没脱贫的还要继续帮扶。
重新返贫的还有各种原因致贫的也要继续帮扶。
一场二场都领到了任务,各自帮扶一个贫困村。
北安农村的人不多,大多数都进城了。
没进城的,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是发展比较好的。
发展比较好的当然不用扶贫,要扶的都是老弱病残。
二场姜宁没管,让梁国平去处理。
一场亲自过问了下,让孔芳菲上去看了看。
孔芳菲看完回来直叹气:“没办法扶,虽说穷是社会问题,但有些时候跟个人也有脱不开的关系,那村子全是些五六十的人,都不愿进城,想扶也没办法扶。”
姜宁问道:“有多少人?”
孔芳菲道:“几十个吧,多数是养牛养羊的,种地的不多。”
姜宁又问:“全是贫困户吗?”
孔芳菲道:“当然不是,我感觉真正的贫困户只估计就那么两三户,剩下的不是养着两三百只羊,就是好几十头牛,我感觉人家比我家都有钱,几十头牛几十万呢,我觉的县里应该重新定义下贫困户的标准,跟那些人比起来,我觉的我家才是贫困户,需要被扶贫。”
姜宁没好气道:“不要扯蛋!”
孔芳菲冤枉道:“我说真的,我没扯蛋,我也没蛋!”
姜宁嘴角抽抽,想笑又忍住,问:“农场有没有后峡村的职工?”
孔芳菲道:“不太清楚,我得去问一下。”
姜宁也不等他问了,直接给大姨父打电话。
下面的人什么情况,大姨父最清楚了。
问了一下,还真有一个,是个伐木工,叫朱继元。
以前开挖机的,现在在农场开伐木机。
姜宁让人过来一趟,陈学峰就打电话。
等了一阵,朱继元来了。
三十出头,穿着工作服,显然正在上班呢!
在门口探了探,问:“老板叫我?”
姜宁招手:“来来来,有我点事要问你。”
朱继元就走了进去,问:“老板要问什么?”
姜宁指了下旁边的沙发:“坐,坐下说。”
朱继元走过去坐下,坐在孔芳菲的斜对面。
姜宁等下坐下,问:“你是后峡村的?”
朱继元点着头:“是的。”
姜宁道:“是这样,后峡村被县里定为贫困村,让农场对口帮扶,帮助村民脱贫,你是后峡人应该很了解情况,你给我说说情况。”
朱继元道:“扶什么啊,扶了多少年了还那样。”
姜宁不解:“什么意思,你给我说说具体情况。”
朱继元道:“老板,贫不是扶的,火车也不是推的,农村没活路,肯吃苦的,早都跑出去打工了,只要舍得卖力气,哪里没口饭吃,还留在乡下的,要么是懒的不想吃苦的,要么是包地种地的,或者养羊养牛的,想把日子过好的不用扶人家也知道吃苦卖力气,不想吃苦的你再扶也没有用,除了让那些懒汉变的更懒没有别的作用。”
姜宁那个惊讶:“难不成留在农村的全是懒汉?”
朱继元道:“当然也不全是,但现在还留在乡下的除了一些岁数大的老年人,还有好多四五十岁的人,有的懒,有的不想进城,反正各有各的原因。”
孔芳菲问:“那后峡村真正的贫困妄想有多少?”
朱继元道:“有个两三户吧,要么是孤寡老人,要么儿子败家,剩下的我觉的没有真困难的,有几家儿子光棍,看着挺困难,其实存款不少,这么多年养羊没在城里买楼房,也没在城里供学生上学,农村消费又不高,一年就算存两三万,十几年也攒了好几十万了,只不过这年头会哭的娃娃有奶吃,装穷有好处,所以那帮人见了谁都叫穷。”
姜宁一边点头,一边问情况。
姜家也是农民,但不是世代农民。
姜宁太爷爷战乱年代跑到北安落了户,种了一辈子地,到了姜宁爷爷却不种地了,找了个单位混了一辈子,还把三个女儿两个儿子都给安排进了单位。
姜爸最小,命不太好没赶上时代。
返祖成了半个农民,但户口是城里的,农村没地。
姜宁没在农村待过,对农村的了解也是浮于表面,平时听大姨父说的也不少,但真正的情况并不了解,此番详细了解了一番,才知道农村的情况有多复杂。
贫困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内因。
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有大环境的因素。
也有观念和习惯的原因。
大环境不好还能想办法解决,但观念和习惯这种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姜宁问了半天,彻彻底底了解清楚情况后,想了一下说:“看起来问题不少,但县里安排的工作不能不干,这样吧,明天我下去看看,你明天不要上班了,跟我一起去。”
朱继元答应了一声,还蛮高兴的。
不用上班,跟着老板去潇洒那当然好。
谁不想跟着老板去潇洒。
杨老黑都潇洒到美利坚去了。
翌日,姜宁开车去乡下。
后峡村在张桥下面的一个村,距县城四十多公里,下面有五个村组,确切的说分给农场的是后峡二社,一个靠着山的小村子,一条破破烂烂的水泥路,两旁几十院房子。
大门修的比较统一,门柱还贴了瓷砖。
整齐划一,看着比较有美感。
但仔细看,好多院墙都破败不堪。
显然是年久失修的缘故。
姜宁没开大奔,今天开的是570。
孔芳菲坐后面。
朱继元坐在副驾驶,给姜宁介绍:“房子都是十几年前盖的,那会搞新农村,全都扒了重盖,都盖的整齐划一,可惜没人了,其实那会在农村也挺好。”
姜宁觉的农村挺好,就是太穷了……
先去找个了驻村的专员和村干部,聊了聊。
然后去看一个老人,是个七十多的老太太。
两个儿子都在城里,据说条件也不好。
老太太不愿意进城拖累儿子,一个人待在农村种点菜,也没什么钱,好的一点是,待在农村也不什么钱,粮食是自己种的,菜也自己种的。
日常买点生活用品,儿子给个几百块。
还有一百多的养老金呢,勉强也够了。
去后院看了看,还喂了头猪。
后园子里还种了十几棵杏树,即将开了。
这情况让姜宁有点麻爪,这不是扶贫问题,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估计没几年好活,扶什么贫,这特苗的要解决的根本就不是贫困问题,而是农村老人养老问题。
扯犊子呢。
姜宁觉的这驻村专员和村干部脑子进水了,县里给他安排的任务是扶贫,不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那不是他的责任,这驻村专员和村干部好像没搞清楚扶贫的定义。
又看了另一个孤寡老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一辈子没娶到老婆,是个老光棍,五保护。
背驼的腰都直不起来了,看着就像七八十的老头子。
走路慢腾腾的,自己不种地,全靠官府接济过日子。
据说每月能领到六百多块钱,没吃的了有人来给送柴米油盐,天冷了有人给送煤,衣服被子脏了民政局的人来给洗衣服,听的姜宁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喵的。
社会福利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躺平竟然这么舒服,衣服脏了都有人给洗。
这还上个屁的班啊!
去第三家,一对老两口,养着个光棍儿子。
四十出头,发际线已经到了头顶,看着像是快六十的小老头,眼神极度的不自信,姜宁都不用问,就知道这人为何打了光棍,男人找不到老婆的重要原因其实并不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