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功名书,可以理解为参加会试的唯一凭证,主要的用途,就是证明自己的身份,如果丢失,那可就麻烦了,会试的考官,可是认书不认人的,除非是长安本地的考生,如果是外地的生员,根本就来不及回去补办。
易安刚一踏入门内,竟出奇的看到了魏良,平日里,魏良可是很少出门的,不是在研究学问,就是在研究学问的路上,看来是报喜的府吏已经来过了,只是魏良的重视程度,也同样让他深感意外。
果不其然,魏良刚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真的高中解元了?”
易安只好回应道:“如果放榜的考官,没有搞错的话,那就应该是真的吧。”
谁知魏良沉吟了一会,喃喃道:“这届的考生有点差啊……”
易安:“???”
魏良又说道:“把你乡试的文章,拿来给我看看。”
易安没有异议,凭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不一会就把自己在乡试的经义文章,一字不差的默写了出来。
虽然在放榜不久后,考官就会将前三甲的文章,分别张贴公布在府学之外,一方面是为了供大家品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绝对的公正公开,好坏曲直,大家自己来决断,只有这样才能堵得住悠悠众口,不落人口实。
魏良迫不及待的接过易安的文章,原本他是没有太大的兴致的,想着一切等放榜之后再说,趁机接着易安成绩不佳为由,激发一下他的积极性,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比起易安解元的名头,他更好奇的乃是易安所作的文章究竟如何。
魏良一言不发,脸上充满了认真,仔细研读过后,不禁频频点头,赞同道:“百姓,乃是国之基也,说得好!如果当权者失去了民心,那这个国家也就散了,眼下朝居动荡,奸佞误国,这样下去,那雁北王朝,可就要步前朝的后尘了。”
易安的文章,可谓是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乡试的考题是“为政以德”,但跟“政”字扯上关系的,就离不开百姓了,而且易安文章的高明之处,还不止于此,他不禁讲述了如何为政,为官者,又该如何立身,而且还指出了当下弊端,可以说,这篇经义无懈可击,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易安说道:“只是当权者不够强势,眼下只有下定决心,扫清奸佞,完善立法,改革旧制,才能初步缓解眼下雁北的最大危机,如若不然,势必会影响国本,后果不堪设想。”
后面的话,他没有明说,如果一个国家腐朽不堪,充满了黑暗,那最恶劣的结果,就是王朝的更替,自古以来,一向如此。
如果雁北王朝失去了民心,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成了问题,那百姓又凭什么去认可你这个国家?
即将到来的,势必就是无数百姓揭竿而起,整个雁北四分五裂,走向衰败,迅速瓦解。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魏良叹息一声,说道:“当今陛下,算是一个明主,只是生不逢时,你说的这些,陛下又何尝不知道,只是一切都没有想象之中的那般简单,陛下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难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