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
川省电视台播放了录制的“老山慰问汇演”,在那里余切和全国知名女演员宫雪扮演一对情侣,宫雪甚至为了他流下眼泪。
《军报》刊登了“鼠洞餐厅”和“纸条游戏”等轶事,把余切比作为“最旗帜鲜明,最身体力行支持橄榄绿的青年作家”。
军史博物馆宣布,要把“囍”字的破洞竹帘子,收藏到自卫反击战相关藏品中。……
刘芯武的脑子一团乱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狠人?他都下猫耳洞了,对人开枪了,难道还会放过其他人吗?
余切还有啥是不行的,还有啥是能被挑刺的?
幻想文学?《未婚妻的信》也是胡编乱造的故事,结果真实的帮助了老山作战。
个人作风?他大是大非没错,又亲身涉险。
学历作假?他是燕大的,我是师专生。
此时,刘芯武终于感到了自己的束手无策,他知道自己为何不喜欢余切,因为他不是余切。
整个四月末,刘芯武苦思冥想几天,简直要恍惚了,越来越多的报道出来:战士们致敬……新的小说在酝酿……《军文艺》亲自邀请……领导赏识……参加慰问嘉奖……极为畅销的连环画……
每一样都做到了最绝。他仿佛看到余切本人就站在他面前大笑:
“一定是你每次写东西都差不多差不多,所以你一到发表的时候,就总是差一点差一点!关键时刻你也差一点,全盘皆输——我还没有用力,你已经要倒下了。”
在这种痛苦下,新的痛苦又开始。他总在怀疑自己能否写出好的东西,并在这种重压下曾超越自我,但有时候,压力已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
青年节,老山战役发生后的第一个星期,燕京的青年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
6=9+
燕大高校圈组织了盛大的青年圆舞会,歌唱家李谷壹老师的《年轻的朋友》在燕京的许多街道上放着,恰逢“青年节”65周年纪念,上级要举办了一场“青年联欢会”,文艺界的许多大腕名角应邀出席并表演。
《人民文学》新上任的总主编王濛找到刘芯武,希望他能为如今“代表性的青年作家”余切写一篇报告文,在首都各界先进青年6000多人的大会中朗诵。
王濛是刘芯武尊重的人之一,他俩只差八岁,但王濛年少成名,19岁已经写成了激情洋溢的《青春万岁》。而刘芯武却波澜不惊的做了15年中学教师,才发表了《班主任》。
从骨子里面,刘芯武崇拜天才,许多人说他个性十分温和,对生了病的爱人耐心,常常为她煎药,对编辑很尊敬,含笑眯缝着眼看着人,内向腼腆……
但他写的文章却很大,很有力量,他总是“敏锐觉察到社会脉动,而适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问题”,这是他蛰伏十数年弯道超车的法宝,也是他本来的天赋。
发现了吗?
他和余切是相似的,但余切没有那蛰伏的十五年,遇上了文学的好时代。
那原先是王濛给刘芯武的正面评价。但是,他正在全部的、彻底的被余切全包围式的超越。
(本章完)